海山夜话
海山夜话垛庄是一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这里风光旖旎,名胜众多,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是齐鲁大地历史、文化、军事、自然、道教、民俗等多学科的露天博物馆。多少年来历尽沧桑,给后人留下很多美丽的传说。
五十年代的垛庄是一个非常封闭的地方。离大清朝那么遥远,在这里还可以看到留着长长的辫子,戴着瓜皮帽垫,穿着长袍,腰系青布扎腰带,穿着牛鼻子鞋,胳膊上拎个提篮把长长的辫子放在篮子里,腰里别着火镰苘杆,用火石打火抽烟的爷们。刚刚记事的我,常在关爷庙台子这里玩,每逢二、七垛庄大集,经常看到牵着骆驼的游医和提着鸟笼子算命的、耍猴的和翻洋片的、摇着拨浪鼓喊着“拿头发来换洋针、拿麻绳头子来换洋火”的货郎。年长的教书先生还操着我(俄)国(鬼)古老的黄河文化印记的发音。那时候没有公路,只有埠村到垛庄、泰安的沿河崎岖小路。交通工具只有毛驴、骡马和木轱辘推车,那时候物资非常贫乏,家家户户都没有蚊帐,只能靠莱芜边山过来卖的蒿子绳来驱蚊。夏天难耐烟熏火燎的长夜和蚊子的叮咬,每当夜幕降临,河边的场院里、河堤上、沙滩上到处都聚集着乘凉的人群,人们围在爱讲故事的老爷爷的身边一聊就是半宿。
到了隆冬季节,老人家里炕头上火炉旁围满了人,干打垒土坯的屋子里透风撒气。屋门上吊着一个草苫子,炉子里点燃秋天从山上拣来的牛屎,发出绿色的火焰,围坐在炉子旁的人不时的伸出手在火上烤烤在手背上搓搓,一晚上不住地重复着这些动作,来的晚的就盘坐在铺着羊毛毡的炕上,把手抄在袄袖子里,再晚的就站在屋子里,冬天虽冷,其热(乐)融融,老人从小单身,这么多人在他身边左右,他觉得很有人气,老人家乐此不疲地讲着过去的故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