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丘教育 发表于 2020-10-15 18:27

干货满满!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



不自律的根源

来自毒性的压力

一个人受到的压力,大致可以分为3种:正向压力、可承受压力与毒性压力。

而毒性压力最大的来源,就是父母。

因为人,可以忍受陌生人的冷嘲热讽,却无法忍受自己最亲近的人对自己刀剑相向。

如果你不信,可以看一下这些孩子笔下的压力表现:

破碎的一切,永远在说教的血盆大口像是要把人吞噬……

除却心理上的压力,一个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包括争吵、唠叨、辱骂,都是可以从生理上毁掉一个孩子的自律能力的。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自驱型成长》这本书里,作者研究发现,当家长在威胁、说教、辱骂孩子,或者两个大人在吵架的时候,孩子会感受到来自你们的毒性压力,这时候他的身体就会分泌高浓度的皮质醇,这些皮质醇会杀死海马体细胞。

大家应该都知道,海马体是大脑中负责学习与记忆的模块。也就是说,每一次不和谐的家庭小摩擦,就是一次对孩子的降智打击。海马体细胞的受损,还会影响到大脑前额的发育,从而影响到整个大脑的发育。

于是,孩子会变得不自信、迟缓、注意力下降,等等。一个自尊水平极低的孩子,是从根源上、生理上就无法自律的。

所以,想要让孩子自律,父母应该从自身做起。放下那些无用的唠叨,可能起反作用的威胁,尽量给孩子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与学习环境。

想一下,如果你一下班,你的孩子见到你,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抱抱你或者说“你辛苦啦”,而是连珠炮一样三连问“今天有没有认真赚钱?有没有好好听领导话?赚了多少钱?”

你会开心吗?会不会觉得我家孩子不爱我了?

做顾问型父母

让孩子自己做主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事件层出不穷。很多家长会觉得不理解,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娇弱,物质条件这么好,还整天想那么多!

但其实,压死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急性的压力,而是慢性的压力。一个没有自主权,又找不到归属感的孩子,没有活下去的动力。

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只小老鼠带离妈妈身边,它的皮质醇会大量分泌,变得焦躁不安,如果一段时间后,将它送回鼠妈妈身边,鼠妈妈就会舔它的毛,安慰它,小鼠就会慢慢变回正常;但如果带离鼠妈妈的时间太久,即使再把它放回去,小鼠也不会理鼠妈妈了。

现在的青少年就像离开鼠妈妈太久的小鼠,在学校感受着老师的压力、同学间的竞争,回家之后,不但没有父母的爱抚,反而因为作业、成绩这样的事闹得鸡飞狗跳,在哪里都找不到归属感。

没有归属感,又处处被限制着,换了谁都会觉得活得没意思。

可能有父母看到这里,会说,“那行,我不管他,成吗?他自己管得住自己?”

这就陷入了两个误区:

第一,觉得管教孩子,要么专制,要么放纵,没有中间路可以走;第二,认定了孩子没有自制力,管不住自己。

而事实上,第一,我们可以做顾问型父母,给孩子自由,但是有底线的自由;第二,相信孩子的自制力,相信孩子自己也希望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自驱型成长》这本书说,做顾问型父母,有3句话,一定要经常对孩子说。

你特别懂你自己,你可是你自己的专家。

你的脖子上长着你自己的脑袋。

你想要让生活的一切都井井有条

就像樊登老师说的,“你就算管着他,他也不一定照你说的做;不如试试让他自己管自己。”

4种孩子

对症下药

电影《心灵捕手》的主人公威尔,就是不自律孩子的一种:聪明但是叛逆。

威尔作为学校的清洁工,在一次意外中看到数学教授公布的一道数学难题,这道难题没有学生能解但最终却被威尔解了出来,数学教授蓝波因而发现了威尔在数学方面的惊人天赋。

但不巧的是,威尔出生在一个状况不良的家庭,导致他内心叛逆,变成了一个问题少年。

于是数学教授蓝波尔请求资深的心理学教授老友尚恩来辅导这个数学天才的心理问题,最终威尔渐渐地打开了自己的心扉,逆袭成为天才数学家。

在《自驱型成长》这本书里,作者将不自律的孩子分为了4类,每一类都有不同的方法去改善和纠正。

如果家里孩子已经来不及培养自律,开始出现了不自律的现象,家长除了做到以上这两点,还需要针对自家孩子不同的情况,对症下药。

学会让孩子自主自律

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潜力股!每个孩子生来就是聪明伶俐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律的意愿!


lqp0810 发表于 2020-10-17 09:52

对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干货满满!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