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晚晴 发表于 2021-3-10 21:41

大夫村纪事

       山 村 纪 事据一辈辈人传说,大夫村原名叫山河庄,是由东岭庄西岭庄山河庄三个村庄合在一起的。元末年间,当时的山东大旱,又遇蝗灾,加上元朝皇帝官府的野蛮统治赋税沉重搜刮民财,镇压各地反元起义的连年战争,闹的民不聊生,几乎是赤地千里。改朝换代进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为增加人口发展生产富国强民,多次诏令移民,村中高姓韩姓等几先祖大都是从河北枣强迁移来本村定居生活下来,在东岭庄西岭村庄安家落户。山河庄居住的是本地人以夏姓为主。后来经过二三百年十多代人口繁衍,东岭庄西岭庄逐渐扩大,三个庄连在了一起。这种说法以土地庙为证,众所周知,任何一村的土地庙都建在村外村头,唯有大夫村的土地庙是在村中心的。几百年前,山河庄的土地庙也是建在庄南头的,后来东岭庄西岭庄向北向中扩建,才把土地庙围在了中间,成为大夫村的一大特色。至于大夫村村名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是由于移民,不断有外地人迁来,他们一听叫山河庄,都不愿前往,县官哄骗他们说,山河庄可是大富庄,那里有山有水,土地肥沃,是绝好的去处,老爷我看你们老实忠厚,才开恩安排你们去这大富庄。这些迁来的人对外都宣称自己定居的村庄叫大富庄,从此山河庄被叫成两个庄名,本村的百姓也都祈求能够大富大贵,图吉利也认同并习惯了大富庄的称谓,大富庄的名字也就逐渐取代了山河庄。二是大夫庄是大富庄的白字用错,过去人们识字的不多,识的几字也难分同音,把个“富”误写成“夫”字也是十分可能的。三是据村里夏姓人氏说,汉朝时济南一带是曹嵩曹操家族割据势力的领地,曹操本是夏候氏的后代,父辈随了外公的姓氏才姓了曹,所以曹操在平定天下建立魏政权时非常重用夏候氏的人员,他们原是一家人。本村的夏姓人家就是汉魏时夏候氏的一支,祖上曾在汉魏时做过朝中的大夫官职,那时显贵的夏氏若大家族都迁去京城,留下夏氏家人下人继续在此地生活,夏氏后人们为怀念纪念祖上出的大人物,将庄名定名叫大夫庄。按这种说法,大夫庄的庄名已有上千年之久,但这种说法也已无证可考,只是村西北上一直保留到解放后的夏家墓田,几十个不算高大的坟丘,十几棵高十多米的柏树,还有墓地的牌坊和看墓人居住的土坯房,能说明夏氏一姓是大夫庄的族居世家。如今,大夫村有高、韩、张、王、李、赵、夏、范、宋、陈、靖十一姓,同居一村,安定祥和。几百年里和睦相处,有的结亲联姻,更加亲密,一家有事,多家相帮,村风朴实,村宁民安,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秋收男耕女织的农耕生活,粗茶淡饭,棉布成衣,缴上皇粮国税后大都能得到温饱,家家虽平平淡淡却也其乐融融。现在村里人的生活自然是与过去不能同日而语,已经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了。再平常的村子也有故事发生。几百年前发生的故事虽然可能很精彩,但已经失传,我只能说几个近些年还在村里老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事情,都是真人真事,以此相传。 故事一:得财易散财快的故事先说一个发生在清朝咸丰年间的事情,就叫得财易散财快吧。话说本村一个年轻后生,姓高名叫高玉贞,是一个头脑灵活善于接受新事物的人,看着祖祖辈辈地里刨食,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水落地摔八辨,辛苦劳动一年,也只能是得个温饱,遇上旱涝灾年,连个粮食种子也收不回来,就动了心思,与父母商量好,拿上家里的一点积蓄,出门去做生意经商了。高玉贞凭自己灵活的头脑和诚信的声誉,几年间也挣下了不少的金钱,虽然当婚年龄父母给他娶了亲,可他并未留恋夫妻恩爱的家庭生活,仍然长年外出经商,由于在家时间少,与妻子聚少离多,一直没有孩子生出,父母抱孙子心切,劝他放弃经商,安心在家务农,为家生个三男两女传宗接代。高玉贞在外多年经商得心应手,实在不愿意窝在家里,就同父母商量好,在济南府的东门里租赁了几间铺面,安定下来经销杂粮面粉油盐,雇用两个伙计送货上门,妻子在店里烧饭洗衣操持后面事务,高玉贞为人忠厚,待客热情,也要求店员们真诚待客童叟无欺,售货足斤足两,收钱收整去零,深得官家和居民的信任,有些居民舍近求远也来他店里购买,把个店铺经营的红红火火,生意兴隆。这年的一天晚上,店里已经上门板打烊,四个人开始吃晚饭,忽听得有敲门声传进来,伙计过去开门,领进一个人来,那人进来说是讨要一碗水喝,高玉贞听其说话不是本地人,即倒一碗热水递给来人,并说如果还没吃饭可以上桌一起用餐,那人表示不用,只是喝着水却仔细地打量了四人一番,喝完水才向高玉贞说道:我在川陕一带做官多年,老家是胶东的,如今致仕回家养老,一家人从陕西回来,行李中也有些许财物,一路上还算平安,只是走到咱这东平湖来济南府的路上,看到有四个人不前不后地跟在我们的车辆后面,我感觉这几个人是发现了我们的行囊沉重内有财宝,要在隐密的地方行使劫持。我们一行进府来,他们却没有跟进来,也许是怕我们报官府缉拿他们。从济南府到胶东还有上千里路,谁知道他们会在什么地方对我们下手?我看掌柜的是本分诚实之人,才将实情说出,并想将几件行李寄放掌柜这里,明天以后无论他们在哪里劫持我们,没财可取,他们也未必对我们杀人害命。不知掌柜的这个忙能帮不能帮?高玉贞也作一揖说道:原来是位官老爷,这事官爷信任我敢相托,我怎好推辞。这济南府里,量几个小贼还不敢来明抢豪夺,官爷尽可放心前去,早差人来取货。那人又说:感谢掌柜的肯帮忙,事后定当重谢。我以三个月为限来取货,如果三个月不来,我等就是横遭不测了,货物任由掌柜的处置,也是你我缘分一场。再是非我本人来取,掌柜的不得将货交于任何人。高玉贞说道:大人莫说三个月,就是一年,货物也是你的。那人作上一揖:多谢掌柜了,我现在去客店把货物拉来,一会就到。说罢出门,不一时拉来四个木箱,看着高玉贞指挥着把木箱放到店里后面的隐蔽处藏好,就放心地离去了。三个月没有音讯,六个月过去了还没有音讯,一年过去了还是音讯皆无,高玉贞猜测那寄放货物的人是横遭不测了,但还是坚持要等下去。一个伙计说,掌柜的,是不是那人与咱们开玩笑,把什么分文不值的东西放咱这里糊弄咱们啊。高玉贞觉得这话也有道理,才答应把箱子抬出来,砸掉锁打开最重的一个一看,竟是满箱的金银珠宝,打开第二个,是一箱的古董字画,第三个箱子里装的是丝绸布料,第四个箱子里是那人的官服官帽官靴之类。方信那人所言不虚,也肯定那人及全家已被杀害无疑,只是那时不如现在信息灵通没听到有杀人抢劫的消息罢了。高玉贞为给别人行方便轻易得了这笔外财,自然也喜出望外,分给两个伙计一部分,一是见者有份,二是堵住两人外传外泄之口,减少是非灾祸,自己拿了大头,把大部分财富送回家,家里老太爷自然十分高兴,对外只说是儿子在济南府经商挣了大钱,买了十几亩地,又大兴土木翻盖整修家园,一时兴盛起来。家中事多需要管理,老太爷老夫人年龄大了也需要照顾,高玉贞就把妻子打发来家料理家务,自己也经常回来看顾,巧在多年不怀胎的妻子现在怀上了,年近四十的人就要喜得贵子,喜上加喜,一家人更是高兴万分。这天晚上,高玉贞可能是因为喝了浓茶,在店里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临近四更天才朦胧睡去,睡梦中一个人走到他床前,似是那个寄存货物的官老爷,只见那人向高玉贞作上一揖说道:高掌柜,我寄放在你这里的货物,我要拿走了。高玉贞说,你的货物你自然应该取走。就与伙计把四个箱子抬出来交给那人,那人装好车,又向高玉贞作一揖随车而去。这里高玉贞从朦胧中醒来,想着梦中的事,再也睡不着。到傍晚要打烊的时候,一年轻家人骑一匹快马来向高玉贞报喜,说夫人生下小少爷了,老太爷让速速赶来报喜,并向高玉贞讨要喜赏钱。高玉贞问夫人是几时生的,家人答是五更生的。高玉贞叹息一声,赏了家人二两银子,第二天嘱咐了伙计,随家人回家。联想到梦中情景,一直闷闷不乐。家中老太爷爷六十多喜得孙子,自然是乐的不行,把孙子视如掌上明珠,一切都由着孙子的性子来,孙子要什么给什么,高玉贞有心管教,那当爷爷的不答应,又在济南府里经商,也鞭长莫及管不着,把个孩子惯的任性所为不成体统。老太爷老夫人去世后,高夫人哪里能约束得住这已经惯坏的儿子,因为家里有钱,十几岁就到县城结交一帮混混纨绔,开始学会了吃喝嫖赌,又抽上了大烟,家中那钱如流水般向外走,母亲不给钱,就找人卖地,把老太爷购置的十几亩地一两年就卖光了。高玉贞知道儿子的种种不肖,天天生闷气,气的长了大病,只得处置了济南府里的买卖回来养病,在家里看到儿子与一班纨绔子弟进进出出,称兄道弟,更是气上加气,不出半年就撒手走人了,高夫人也在不久的日子里随夫归阴了。没有了任何束缚,这不肖子更是肆无忌惮,把个家庭乱糟,不出几年就把家中的所有物件折腾个罄净,最后连修整整齐的家宅也卖了出去。没有了资财来消费,又不适应清贫的生活,不到四十岁就贫病交加走上不归路了,连个后代也没留下,这个家庭就从大夫庄消失了。也许这是因果轮回,可也是溺爱的恶果。正是:天降财宝得来快,散财才到下一代,溺爱难出勤俭儿,不肖之子把家败。 故事二:御裁缝的故事这件事也是发生在清朝同治至光绪年间本村的高家,一生务农的高毓怀生有高建福高建禄高建寿兄弟三人,高建福排行老大。当时村里已经有人外出或经商或学手艺或打铁维持生计,一是挣钱养家补贴家用,二是改变一贯土里刨食的生活习惯。老大高建福从小聪明伶俐长相清秀手脚勤快,很得家中老人喜爱,也深受邻里称赞夸奖。家中长辈们看着这有出息的孩子只是早出晚归的干农活,实在不甘心,就商量着让他到济南府城的亲友熟人处学做手艺,近期挣钱贴补家用,远景靠手艺吃饭养家,艺不压身,在哪里都会有用武之地。商定这事后,高毓怀趁过年后走亲串友之机把高建福托给了他在济南府开裁缝铺的表叔袁裁缝,随表叔学裁缝手艺。过完年高建福背上家里准备的简单行李,随表叔来到济南府城大明湖附近的嘉艺坊表叔开的裁缝店铺学做裁缝手艺。按学徒规矩,学徒三年才能出师,第一年是在掌柜家做零活,扫地担水看孩子做饭等等什么杂活都要做;第二年才能上操作间打下手,帮着师傅师兄们搬搬运运递递工具,收拾整理操作间,干些脏活累活,有心的学徒这时就能在做活的间隙学到一些师傅不会教的技能,叫做偷师学艺;第三年师傅才会传授一些做工技巧,好的师傅会手把手的教,孬师傅对学徒不闻不问任其自学,所以学艺有“师傅引进门,成才在个人”的说法,与师傅关系好的能多学好多东西,再经个人实践加悟性,定能成才无疑。高建福学徒三年,事事都做得,为人也周到,凭着勤快机灵性格合人悟性也高,加上表叔是掌柜,让他学到了比常人多的技艺,裁剪缝制样样学了个精通,三年出师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已经能独挡一面的做活,表叔把他留在铺子里做伙计,让他负责柜面的接待,全面锻炼他的经营能力。这时他已经从表叔铺子里领取少量薪水补贴家用了。又经过两年磨砺,二十多岁的他就成了表叔店铺中的骨干力量,撑起了店铺业务的半边天,一些达官贵人富豪绅士要求上门服务,都由高建福出头前往,来店的人都尊称高裁缝了,一时名气大了起来。一八九四年,慈禧太后为明年庆祝六十大寿做过生日的衣服,结果宫内几个裁缝做的都不入慈禧太后意,慈禧大为不悦,随由光绪皇帝下旨召全国有名的裁缝进宫做衣服,这道旨意传到济南府,巡抚大人立即召集府城的所有裁缝选拔技术精湛的裁缝入京应差。众裁缝听到消息,都暗思忖皇宫内的众多名裁缝做的衣服尚且不入太后意,咱们小地方的人哪有这技能做的让太后满意,到时候做不好,轻了挨顿打回来,重了是处斩杀头,小命就丢在京城了,所以都不敢出头应差,不向外暴露真本事。巡抚让众裁缝们推举,众裁缝谁也不敢得罪人,都说府城的裁缝技术都差不多,水平一般,给平民百姓做个衣服还凑合,进宫做活怎能入得皇帝法眼,意思就是推脱不去,不如在家平安保险。巡抚无奈,要完成皇帝旨意,就得拉个真有些裁缝本事的人顶上数,猛然想起府内官员及夫人们大都找嘉艺坊的裁缝来做衣服,想必技术最佳,就点名要嘉艺坊出一名裁缝进宫,不得有误,如不遵命以违抗圣命论处。要嘉艺坊赶快安排人,明天府衙派人送去京城。袁裁缝听到这个消息当时就六神无主了,急忙回到店铺里把所有人召集过来商量办法。高建福说道:表叔,违抗圣命,咱店铺里人都要杀头,官府发落轻了,咱嘉艺坊在府城也做不下去了。进京入宫这件事就让我去做吧,我的技术还担的起来,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就生死由命吧。袁裁缝听了非常激动,一面派人向府衙报告由高裁缝前去京城,一面安排人置办酒菜,为高裁缝送行。晚饭时酒过三杯后,高裁缝过来给袁裁缝跪下磕头说道:这些年都是表叔栽培,让我学艺成人,我理所应当报答表叔。家里父母那里,我不能去辞行,就请表叔有机会向我父母说知就行了,袁裁缝一一答应。高裁缝又一一向师兄师弟敬酒,虽然是一副生死离别的心情笼罩在众人心头,众师兄弟还是都说着吉利祝福的话,袁裁缝也嘱咐他在京城小心行事等等话语,不尽赘述。皇宫建福宫门前聚集了四五十个从全国各地召集来的裁缝,站在一起听从大太监李莲英的训话,最后说,太后开恩,一会从你们面前走过,你们看好了就回去裁剪制作衣服,先用普通布料每人做一套交上来,太后试穿哪个做的合适的就让哪个用绸缎面料做,做好了圣上有赏,做不好甚至糊弄交差滥竽充数的将受重重处罚。一番话说的众裁缝们战战兢兢,心惊胆颤。一声“老佛爷驾到”,众裁缝呼喇喇跪了一地,慈禧太后由两个宫女搀扶着在纱帘后面走了个来回就入内去了。裁缝队里,有的胆小哪敢抬头看慈禧太后一眼,有的还没从刚才害怕的情绪中出来也没仔细认真看,有的离的远看不真切,高裁缝虽然也害怕,但他有进官府见官见夫人的经历,又想到来京城的使命且生死悠关,还是壮起胆子,仔细认真地看了慈禧太后的身高和体型,记住了慈禧身形的基本特征,心中有了数,等慈禧离去后随着众裁缝领了布匹,去下榻处裁剪制作,三天后交活,等待皇宫的消息。又过三天,一个小太监来到高裁缝的下榻处传圣谕,让高裁缝随同进宫,为慈禧太后制作寿日衣服,高裁缝心头才一块石头落了地,大大地舒了一口气,进宫只按照原做的尺寸裁剪加工就行了,已是轻车熟路,技术上更没有问题,不出十日,就将一套崭新的衣服交到了慈禧手中,慈禧一穿,很是合身合体,自然开心不已凤心大悦了。原来慈禧太后上了年纪,背有些驼了,高裁缝看到这个特征,将衣服的前襟裁小一点,前后就一般长合身合体了。慈禧太后满意,皇帝也开心高兴了,龙颜一悦,就封了高裁缝个“御裁缝”的名号,赏七品服饰顶戴,并在前门大街御赐了一个店铺,圣谕太后的一年四季服装就由“御裁缝”裁制,一年进宫做两次衣服,其他时间自行经营,并赏赐了一大笔银两。高裁缝入京城得福,一时成名,携财富回家购置田产扩修家院,成了本村的富裕大户,在家成亲后携妻在京经营裁缝店铺多年,也发了一笔不小的财,直到慈禧太后去世,他才失宠并且受到宫内外同行的排挤,自觉在京城难以立足,才举家返回章丘原籍,过着财主的生活,帮助拉动着两个弟弟家也过着富裕的日子,成为大夫村的名门旺祖之家。 故事三:家喻户晓的逮先生在大夫庄,最盛传的人和事是逮先生。逮先生名叫韩承宗,出生和生活的时期大致是清末民初,他一生有才也有所施展,其脾气秉性的特殊,为人处事的个性,特别是说话中带的“乜喝你、乜喝你”口头语,是一些老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闲谈话语中最良好的题材,也是大夫村的人们传播最广泛、达到老幼皆知的故事,有的甚至达到传奇的程度。据说,逮先生从小苦读寒窗,博学多才,不能说上通天文下晓地理,但子诗经传、周易八卦都能熟记在心说得出口,就按现在的学识来说,应有秀才甚至以上的文化水平,但他却没有取得任何功名。按旧礼制“爹死娘亡,三年不得进考场”的规定,两次欲参加进士考试,都因父母亡故而泡汤,他给自己测算的命运是,虽有满腹经纶,却命运弄人,时运不济,一生与仕途无缘,只有认命屈从,自三十多岁起,就开馆教学,教导着村庄里十几个上的起学的孩子,耕种着自己家的四五亩耕地,又作为先生懂得号脉诊病,家中也备有常用的上百味中草药解村民的急需。靠了教学行医耕种和出外写贴书碑挣点钱养家糊口,家中生活还过得去。逮先生一个文化人,能和村里乡亲们生活在一起并受到爱戴和尊敬,与他贴近生活贴近乡亲有很大的关系,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平等心与人相处,决不逢迎巴结财主,还会不拘小节,大智若愚,用幽默化解一些尴尬场面,达到自己行为的目的。逮先生在村里能教书育人,也能为人诊病解痛,有这种能力的人,在当时少之又少。穷人家生病,他有请必到,细心诊断,有些出不起药费的,他会声言免费不收。他知道,穷人得病,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拿出钱来请先生看病买药的,所以他对穷家穷户的人来请他看病更是上心。但对有钱的人家来请他看病,就有些劫富济贫的味道了。有个传说的小事故是这样的:某财主家女主人犯心口疼了,财主对儿子说,去把你先生请来给你娘看病。那孩子也是逮先生的学生,到逮先生面前说,老师,俺娘病了。逮先生不失幽默地说,乜喝你乜喝你你娘有病碍我啥事,还不去好好地伺候你娘去。那孩子才又说,俺娘病了,俺爹让俺请您去给她看病。逮先生又笑着说,乜喝你乜喝你你不能一句话一气说完吗?你先走,我一会就到。打发走学生,逮先生换件衣服也去了财主家,把脉问诊后逮先生对财主说,乜喝你乜喝你老兄不必担心,嫂夫人是受凉胃寒所致,吃我两幅药就好了。财主说,逮先生,女人家心口疼你给下两针不就好了吗?逮先生说,老兄,嫂夫人细皮嫩肉的那能经得住针,再说让我看到嫂夫人的肌肤,乜喝你乜喝你也不雅观,还是让孩子跟我去拿药吧,一两银子的药钱,足让嫂夫人药到病除。财主一听说药费要一两银子,心疼地说,逮先生,这药费也太贵了吧,某某谁吃你药可只是几个铜钱啊。逮先生听了不高兴地说,乜喝你乜喝你你能和他比吗?他家吃了上顿没下顿,有两小钱还要籴点粮食养家糊口啊,你家是缺那点钱啊还是缺那点粮啊。乜喝你乜喝你你不出钱买药,你让我喝西北风啊。行了行了,我算认识老兄你了,下次你家人有病了,不用再找我,你去另请高明吧。说罢拂袖就走,财主急忙拉住,说好说歹地赔情道歉,并让孩子拿上银子跟先生去取药。逮先生常对拿药付不起药费难以为情又心存感激的人说,你们不用感谢我,我没给你出药费钱,你们的药费钱财主们给你们出了。逮先生一生虽无功名,但其才学非一般人可比,本村他大体同龄的赵秀才佩服的是五体投地,时时处处自叹不如,在逮先生面前表现的毕恭毕敬,在外人面前也多为逮先生扬名。这天,赵秀才受临村巡检庄赵秀才之邀,参加这位赵秀才入选家族荣耀榜盛典,主持仪式的是赵秀才本村的一个有些名气的李秀才,他召集了附近临村的七八个秀才共同庆贺,赵氏家族的族长族人十余人到场监督观摩。赵秀才请李秀才起草贺词,期望的是赞美赵家旺族,几代兴旺,人才济济,赵秀才新考中秀才,为赵家家族锦上添花,将来更要为赵氏一门繁荣昌盛兴旺发达做出贡献增光添彩。那李秀才自恃其才,沉思片刻就挥笔写起来。都说文人相轻,这事果不其然,李秀才下笔才起了个头,就有几个秀才交头接耳轻声议论起来,赵秀才看了也不甚满意,族人们虽不懂那些庸字俗词,但听了众秀才的议论,也脸露鄙夷的神色了,那李秀才听到众人议论的虽言论欠雅,却也中肯达意,知道自己的才学不能服众,也就停笔不再写,恳请别人来写。秀才中有自命不凡的上来重写,写出的言词得到的也是嘲笑,更羞的无地自容。李秀才提议每人写一篇,从中选优使用,最后也没有一篇得到大家的认同,看看天已近午,竟然没有写出一篇贺词,都束手无策起来,东道主的赵秀才更是焦急万分。无奈之下,大夫庄的赵秀才向赵秀才李秀才提议,还是到大夫庄请逮先生来帮这个忙吧。赵家族长知道逮先生的才学,首先赞同,李秀才也曾听说过逮先生,但自己眼界过高,从没将逮先生看在眼里,也就没同逮先生交往过,如今事情僵持到这种状况,也只有答应请高人来打破僵局了,心想如果请来的人也写不出来,我们众人还有几分薄面可存,就约赵秀才一同前去相请。那赵秀才深知逮先生脾气,婉言推辞了,李秀才只得一人去了大夫庄,进村就问逮先生的住家所在,早被逮先生得知消息,逮先生深知这李秀才恃才傲物,平时目中无人,今日来找,必然是遇有难事相求,就急忙到家,拿上锄头对夫人说,一会有人来找我,你就说我去北河滩锄地了。逮先生才走,那李秀才就进了门,向夫人说是来请逮先生的。夫人向李秀才说明了逮先生的去向,李秀才急忙赶过去,见一人戴顶破草帽,正在地里锄高粱,边叫着逮先生边向地里跑,逮先生锄了几锄才停下,打量着李秀才,李秀才先报上名号,才急急忙忙地把遇到难题来请逮先生的事说了一遍,拉着逮先生要走,逮先生看看天推辞道,乜喝你乜喝你你们这样的大事我可做不了,再说今天夜里有雨,我不把地里草锄净,雨水一浇杂草疯长,我这片高粱就完了,乜喝你乜喝你我全家还指望着这片高粱生活呢。说罢又锄起来。这里李秀才好说歹说逮先生都不为所动,最后李秀才恳求道,逮先生,你去帮我救火,我替你锄地行不行?逮先生你再不答应,我就跪下求你了。逮先生说,这活你能干的了?可别我去给你做事,你却毁了我的地。最后见李秀才答应的坚决,才把头上破草帽戴在李秀才头上,自己去了巡检庄。进家见到赵秀才,知道了是他推荐,赵秀才见逮先生来了,向众人作了介绍就立即铺纸磨墨,伺候逮先生下笔,逮先生嘻嘻哈哈地应完赵氏族长和族人的招呼,略加思索就下笔书写,众秀才看那文章开头就与众不同,不消片刻一挥而就,众人看了先是惊讶后是赞叹,哪敢说出半个字的不是,连连点头称赞,赵氏族人们也眉开眼笑了。写罢,赵秀才才问李秀才的下落,逮先生说正在帮我锄高粱,一时半会来不了,赵秀才看到众秀才对逮先生的恭敬态度,只得请逮先生主持仪式,逮先生应声而就,把个贺词读的抑扬顿挫掷地有声,众秀才齐声喝彩,赵家族人喜笑颜开,顺利地进行了这桩入族榜仪式。此时酒宴早已备好,逮先生连声说天已不早,让自己耽误的众人饿肚子,急邀众人入席,大吃大喝起来,众秀才和赵氏族人们轮番敬酒,逮先生来者不拒。酒后同赵秀才返回大夫庄,吩咐赵秀才去河滩地放回了李秀才。那李秀才带着浑身酸痛,饥渴难耐地回了巡检庄。逮先生写的字在方圆几十里都是很有名气的。因文书撰写和各种字体写的好,也常被四乡八村的财主请去写写画画,四外几村的碑文匾额大都有他的文字刻写,本村多家大门口或是院内二门子上的匾额都是他的字,村北头原有的关帝庙对着的方池子,西壁上有“玄武池”三个大字,就是逮先生所写,那三字刚劲有力宏伟大气,凡识得字的人从村头走过看到那字,无不止步观赏赞不绝口,因而在村里村外都享有很高的名气。写毛笔大字的人都知道,将纸张铺平是最容易书写的,在竖立的物体上,或在难以伸展身躯的特定地方书写就要受到限制了,逮先生却能在任何形状的物体或各种各样的场合用不同的姿势写出来,并且字不走形仍然刚劲有力美观大气。相传旧军孟家的孟洛川,在京城和天津开立瑞蚨祥商行发了大财,让管家孟四猴子携款来家,给还健在的孟老太爷修寿坟,并邀请了京城和天津有名气的书法师来书写坟墓内的匾额竖柱文字,其要求和规格之高,大大超过了城西官宦之家的高家。当时土工已将墓穴挖好,修墓的石匠也在空地上按墓内方位搭好造型,只等书法师们写出字样来按样刻制。孟老太爷乃亚圣公孟子之后,也是有学问有见识的人,为保险起见,先让这些书法大师们在宣纸上写写看看,目测一下文字水平,结果写了几天,条幅文字书写字样都不如老太爷的意,众人都一筹莫展,书法师们也在绞尽脑汁的苦思冥想,仍然想不出让主家满意的词句来,工程一推再推。准备石料施工的大夫庄韩工头带着几个施工的石匠,天天坐等字样下来,实在坐不住了,向管家孟四猴子恳求说,孟管家,这样拖下去,我可拖不起啊,五六天了不干活,我挣不到钱,可我拉出来的这些人我可要支付工钱啊。孟四猴子听了训斥道,你没看到那些大师们都苦着脸在那里绞脑汁吗?再等等吧。韩工头无奈去找孟老太爷诉苦,老爷子也是一脸的无奈。韩工头建议道,俺村的逮先生是我的一个叔,文采文字都写的好,常给四外八村的写喜贴碑文,红白喜事的文字都做的,老爷若同意,我去给您老请来写写试试如何?孟老太爷一听就要吩咐套轿车去接来,韩工头说,我先回去探探我叔的口风,看他来不来再去接不迟。于是那韩工头骑头毛驴就返回了大夫庄,找到逮先生说明此事,逮先生欣然答应前往,韩工头要回孟家派车来接,逮先生说,咱爷们没那么大的排场,你不是骑驴来的吗,乜喝你乜喝你咱爷俩就骑驴去,我骑你赶。喜的个韩工头连忙答应,两人上路说着话直奔旧军,逮先生了解了孟家情况,已然胸有成竹,要求韩工头直接带他到墓地干活,观察了一遍墓地的状况,就吩咐韩工头拿来笔墨,钻进坟墓的造型里写起来。那孟老太爷听说已将逮先生请来并去了墓地,也带了管家和几个书法师赶了过来,只看到坟墓造型中一个年近五十的老人,或坐或蹲,或卧着或侧身,用各种姿势挥笔在石头上书写着,那字体之工整,词句之达意,让众人望而惊叹不已,写出来的字墨不下流,更让几个书法师叹为观止,自感不如。逮先生写完墓内所有文字后,又到平卧的石碑前,欲跨着石碑书写,但因石碑过宽,只好脱下鞋来,光脚踩在石碑上,下笔写起来。那管家孟四猴子欲上前制止,被老太爷一把拉住,示意他不要干扰逮先生的书写。不一时全部写完,孟老太爷满脸笑容的首先叫好,上前感谢逮先生,逮先生拱拱手笑着说,乜喝你乜喝你我胡乱捯饬,让诸位见笑了。几个书法大师听了红了脸,哪好意思再说话?孟老太爷吩咐家人快回家准备酒席,携了逮先生手一起到孟府,酒足饭饱后,老太爷着人用托盘端出一盘纹银送逮先生,逮先生笑笑说,乜喝你乜喝你我就是胡乱捯饬了半天,一块银子足够了,只希望老东家不亏待我的侄子们。随手取了一块银子,告辞孟家,又让韩工头赶着驴送回了大夫庄。后来,孟老太爷深知逮先生知识渊博才学过人功底深厚,让管家上门聘请逮先生到旧军孟家教学,专门教导孟氏家族中的子女们。逮先生一生豁达,家中日子过的虽不富裕,却天生幽默,做出一些事来虽不合常理,却让人忍俊不禁,一些看他老土企图捉弄他的人,最后却被他以不寻常的言行所捉弄。咱说说人们时常传说的逮先生在济南坐二等车的故事:逮先生的学生中有一个姓郭,家住邻村。这人经商头脑特别精明灵活,先在本村开起砖瓦窑,后将积累的资金投向省城济南府,在济南开了多处商店经营着时兴的商品,收益很是可观。年年回家过年年年都到逮先生家来拜年,并送上丰厚的礼品和数额可观的金钱孝敬逮先生。逮先生拒不收时,他都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道理说服逮先生,让逮先生开开心心地收下,再吃顿师母做的饭才走,待逮先生比亲儿子还孝顺。这天,逮先生突然接到这位郭老板从省城济南寄来的信,信中大意是,由于生意兴隆,竟遭人眼红并陷害,被诬偷税正在吃官司,商铺也被查封,并有被法院没收拍卖的危险。目前先生的一个姓韩的学生现任河南督军的大人物正在山东,住在山东宾馆,如先生能到省城来见见这位学生,说服这位学生出面向山东省军内某些高官说情,由军方出面,定能保证打赢官司,并且今后经营无忧。请老师不辞劳苦,伸出援手,我在山东宾馆相候。逮先生看罢这信,也是心急如焚了,岂能看着自己的得意门生遭此大祸,既然有这机会,那就速速动身,去见这位身居督军的学生。第二天逮先生就动身去省城了,骑上驴让家人送到枣园,从枣园乘火车到了省城济南,出了站哪知道山东宾馆在哪里,正东瞧西看着,一辆洋车停到了面前,车夫上来问道,先生这是到哪里去,俺车拉你去啊。逮先生看着这个三十多岁的壮汉,问道,乜喝你乜喝你坐你这车咋算账?拉车人见逮先生农村人打扮,说话也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欺他是乡下人好糊弄,就说,咱这省城都不多要钱,十里地一个银元,按里程算。逮先生说,乜喝你乜喝你你这车太贵了吧?拉车人说,老爷子,我这车是一等车,座位上有棉垫,两边有扶手,上面有顶篷,日晒不着雨淋不着,坐着舒服。你看那光板车,坐上去颠的腚疼。您老这年纪了,还疼两铜子?还是身子骨重要。逮先生一想也是,学生大财东,坐寒碜了也给学生丢脸,就享受一次坐一等车的待遇吧。说了声我去山东宾馆,就坐你的车吧。说罢就上了车。这拉车人一听到山东宾馆,觉得从火车站到山东宾馆只有里数地之遥,这怎么能挣到这乡巴佬的钱,看这乡巴佬也未必识字识路,我拉他多走些路,赚他两块大洋再说。打定主意拉起车就走,逮先生坐在车上看到车已过了山东宾馆的大门,车夫却不停车,仍然拉着车向前跑,就明白车夫要敲竹杠了。眼看着跑出十多里地了,逮先生问车夫还有多远,车夫说还有十来里。逮先生说,我出门老婆子就给了我两个银元,你这一等车我是坐不起了,我还是坐二等车吧,省几个小钱我还能吃碗面啊。说罢向下一出溜,坐在了脚踩的木板上,将两腿搭在车把上。前面逮先生坐在车上,拉车人只是扶着车把向前跑就行,十分轻松,而现在逮先生坐在下面,身子向前移了,腿又搭在车把上,成了车夫与车轮抬着逮先生向前跑了增加了车夫身上的负重,不一会车夫就累的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也不敢再向前跑了,见路拐弯赶快向回跑,边跑边说,老爷子你还是坐上面吧,坐上面舒服。逮先生说,上面是舒服点,可这一等车我坐不起,乜喝你乜喝你我还是受点罪坐二等车吧。又走了大约二里地,拉车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老爷子,你坐上面吧,我按二等车收你钱。逮先生却大大咧咧地说,乜喝你乜喝你俺乡下人可不会沾人的便宜,俺支二等车的钱就坐二等车,就这样走吧。又走了几步,拉车人实在是累的不行了,把车放下大喘几口气,向逮先生拱着手说,老爷子,我服您了,您老还是坐上面吧,我求您了。逮先生还假装着糊涂,说道,我坐上面去行,乜喝你乜喝你可得按二等车收钱,要不我还是坐二等车。车夫连声答应,逮先生坐上去,车夫这才轻松地拉上车,一路小跑赶到山东宾馆,到门口下车,逮先生说,年轻人,乜喝你乜喝你你不诚实,刚才明明从这里走过,你却拉我跑那么远,挣钱有你这样挣的么?说的车夫一脸通红。逮先生说,你稍等,一会就有人来付车钱,我是没钱给你。那郭老板算着日程等逮先生来,已经出来接了五六次,见逮先生坐车来了,急忙从宾馆大门里迎出来。逮先生让郭老板付了车钱,郭老板在省城多年,自然地熟行情熟,按着火车站到山东宾馆的里程,给了车夫一个银元,也算给了小费,又显坐车人的尊贵。到宾馆里坐下来喝水,逮先生才将坐车的经过向郭老板说了,郭老板听了摇摇头说,他今天挣的才是辛苦钱了。稍作休息,逮先生就去见了那位姓韩的河南督军,老师相托,又是从百里之外特意赶来,作为学生的他哪敢怠慢,一口应承下来去托人办,晚上先为老师接风洗尘,热情款待老师和师弟,席上感念师德敬谢师恩,连连向逮先生敬酒,与郭老板这师弟也相敬如宾,郭老板虽然还心中忐忑,但有这样的高官出面帮忙解困,将来也是靠山,自是心存感激,对老师对师兄的敬重感激之情,也表现的淋漓尽致,三人感情交流,都喝的酣畅淋漓,一醉方休。官家之事,小民们述说不清,只是那督军一出手,不出三天,就平息了郭老板的事件,法院撤案,商铺重新开张。那个对郭老板生意眼红之人,见郭老板后台势大,也放弃了妄想,再不敢觊觎。逮先生在省城由两个学生陪着玩了几天,惦记着教导的几个学生,说服了两个学生的挽留,回到大夫庄。对逮先生,还有神乎其神的传说。逮先生年在六十来岁的时候,自己感觉身体大不如前,就自己给自己卜了一卦,再经过细看阴阳天时,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为自己开坟,可以向天借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至少能多活一纪即十二年。自己又到北山坡察看风水,找到一个地方风水颇佳,就将自己死后的坟地定在了这个地方。临到看好日子的头一天,他找好了几个修坟的工匠,又找好本家的一个侄子带领着干活和监督质量进度,并对侄子千叮咛万嘱咐,明天一定要等我到了烧过钱粮再动土,千万千万,那侄子满口答应。第二天侄子带刨土的乡亲和工匠们上了山,找到逮先生定的点位,侄子说明了逮先生的要求,一伙人坐下来抽烟说话,等待逮先生来了开工,可是一等不来再等还不来,眼看日将近午,一个村民说,今上午咱不干活,怎么好意思去吃逮先生的午饭?还是别等逮先生了,就下手干吧。侄子劝了几遍,最后大家都说已经饥肠辘辘,早下手干点活好回去吃饭,侄子看到日已过午还不见逮先生来,也就不再坚持,众人七手八脚地刨挖起来,刨到一块石板,几人掀开后都吓了一跳,石板下盘着两条足有一庹长的大蛇,见着人吐着细长的舌头,有人要用石头块砸蛇,这时逮先生疾步赶来,看到这些人已将墓穴挖开,又看到两条大蛇的样子,顿时长叹一声,止住要打蛇人的行动,在刨开的坟坑一侧,烧纸祷告一番,眼看着两条大蛇一前一后的爬走了,钻进了附近的石缝里,才向众人说道,我看好的穴点风水和开挖时间都让你们给我破了,这是我命该如此啊。我已经没有几天的阳寿了,你们就赶快地给我修寿坟吧。说罢踉踉跄跄地走了。众人听了这话懊恼不已,也有人不信这回事,又向深向阔挖了起来。三天过后坟修好了,逮先生的身体越来越糟,竟在坟修好当天一口气上不来,离开了人世。逮先生生有两子,长子韩祚玎,次子韩祚珅出继,韩祚玎生子韩昭祥,韩昭祥未婚无子,一家人随绝。 故事四:机智勇敢打鬼子的王永祥王永祥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里,从小父母身体就不好,王永祥上了一年私塾就辍学在家,农忙时帮着父母做些农活平时拾柴推磨拉碾做家务,与父母艰难度日,十三、四岁的时候就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家里地里两头忙,冬闲时就跟着大人上山打石头卖出去换点钱过日子。其实父母的病也不是什么大病,只是没钱医治,小病拖成了大病,只能做些轻松些的农活和家务活。家庭的贫困没有压倒王永祥,反而锻炼了他吃苦耐劳勤奋努力不屈不挠的性格个性,出息成一个勤劳智慧勇于担当责任心强又身强体壮头脑灵活有着一米八左右身高的棒小伙子,虽然家中有两个久病的老人,还是有人看好这年轻后生,时常有提亲的找上门,图的就是他踏实能干顾家敬老的本分人品和把家里家外经营好的能力,在他二十岁上父母给他选了个老实忠厚人家的女儿定了亲,半年后娶进门来,小夫妻日夜忙活着农活,照顾着老人,王永祥还时常出去打个短工,家里的日子开始有些起色,一年后,妻子为王永祥生了个儿子,一家人开始有了欢声笑语,只是好景不长,抱上孙子的父母没有开心高兴多久,就在小孙子两岁多的时候双双撒手人寰离开人世,留下王永祥三口人过活。王永祥一人挑着全家生活的重担,勤奋劳作,勤俭持家,虽然没有摆脱贫困,但还能生活的下去,也算得上幸福家庭。由于王永祥心地善良,对四邻八舍肯帮忙乐助人,人缘好,许多兄弟不和不孝父母邻里争吵等些许小纠纷都让他说和,大道理小缘由说的让争议双方信服。也建立了一定的威望。一九三七年,侵华日军开始进攻山东,驻山东的国民党军队不战即溃,整体南逃,日本兵沿津浦线胶济线运兵逐个占领沿线城镇,三八年日本兵占领了章丘城,开始了对章丘乡村民众的野蛮统治和烧杀抢掠。日本兵的侵略和掠夺,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和抗日激情,一些不甘心做亡国奴的有志之士成立起名目繁多的救亡组织,有的拉起人数不等的抗日队伍,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八路军一一五师开进山东,大大鼓舞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的积极性,八路军建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把分散的各种各样的抗日小武装,统一整合为共产党八路军领导的抗日武装,鲁北地区建立了渤海支队,在杨国富、肖华的领导下,发动鲁东北地区的群众开展对日斗争。那是一九四零年七月,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时期。早晨,王永祥要趁天凉快到山坡地里锄高粱,一垅地刚锄到一半,突然从草丛中爬出一个衣服扯破并带血迹,脸上也带着伤的男人来,把王永祥吓了一跳。那人拄着一根折断的树棍想站没能站起来又跌倒在地里,脸上还冒出了汗珠,口中有气无力地说,兄弟,我脚崴了,你能不能给我找点水喝。王永祥过去一看,那人的脚腕红肿,如不及时治疗,就会出现不良后果,可又担心这人身份,犹豫之间,那人急忙说道,我是山北曹庄村的,平时做点小生意,有点账到梭庄去要,不但没要出账来,还被几个人追打,跑的时候跳崖扭了脚,躲进了高粱地,兄弟救我一救。王永祥看那人不像凶狠猥琐奸滑邪恶之人,又想到自己如果不管这人,没吃没喝加天热,这人就会有危险了,不再犹豫就上前将那人扶起,背起那人下山回家,在路上两人交流,方知道那个人姓曹。回到家先让妻子做饭同那人一起吃了,又仔细看那人的伤,没有伤筋动骨,就到村医那里买来两贴膏药帮那人贴上,又拿出件自己穿的小汗褂对那人说,曹大哥,你的衣服脏了,你脱下来让我女人给你洗洗,缝补一下。那人连声说着太麻烦你们了,抬胳膊脱下脏衣服,却让王永祥看到了肩头的伤疤是被枪弹打成贯通伤留下的疤痕,立即怀疑他刚才对自己没说实话,身份也不是做小生意的,就说道,曹大哥,你肩头上的伤疤好像是枪伤,你到底是什么人?那人见王永祥看破了自己的身份,才真诚的说道:看王兄弟也是实诚人本分人,我就实言相告了,我是八路军渤海支队的,我们这个大队驻扎在章丘邹平交界的芽庄湖一带。我是奉命到驻梭庄的李法传保安团去做抗日统一战线工作的,可是他们奉行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反共限共溶共策略,对日本鬼子不敢打见了就跑,对共产党八路军却视作仇人,很是顽固,自己不抗日,还对我们极尽侮辱,缴了我们的枪,打死了我的随行通信员,把我关在黑屋里三天,我趁岗哨打盹半夜跑出来,被他们发现了追上来,我跳下了高崖才逃脱出来,脚却受了伤,连走带爬才躲进你的高粱地里,然后就遇上了你,把我救到你家里。我这伤是去年小鬼子到芽庄湖扫荡与他们交战被打伤的。王永祥知道了曹大哥是八路军,不禁肃然起敬,曹大哥在王永祥家养了三天,王永祥与曹大哥交谈了三天,曹大哥的言谈话语和讲解的抗日道理深深打动了王永祥,在心中也开始有了参加抗日队伍打鬼子的念头。曹大哥看到王永祥家生活困难,自己又身负任务,谢绝王永祥的挽留,脚一消肿就连声道谢着告辞走了。半月后,王永祥到山头店集上赶集,远看着聚集着挤不动的人群,就好奇的过去看看,走近一看竟是在自己家养伤的曹大哥,正激情高昂的作抗日宣传演讲,四周的人们静静地听着。王永祥等他演讲完上前相认,曹大哥向随从介绍了王永祥,随从也向王永祥解释,曹大哥是他们大队的教导员,曹大哥掏出几个银元表心意,感谢王永祥的救助,让王永祥贴补家用。这次见面让王永祥对八路军抗战精神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铁了心要加入八路军抗战打鬼子了。回家与妻子商量,妻子虽然不情愿,但在王永祥反复说服下,妻子还是答应了,王永祥赶到芽庄湖,找到曹大哥,参加了八路军,走上了抗战打鬼子的路。提起王永祥,老人们都说,王永祥的形象就像电影《小兵张嘎》中的罗金宝,是出入敌占区的侦察员,没见过他穿八路军的军装到村里来,见到他有时是礼帽长衫,黑鞋白袜,戴副墨镜,骑个自行车,像便衣队员;有时破棉衣棉裤,头上戴顶破毡帽,腰里束根黑布条,背个搭子,袖着两手,佝偻着腰,像五十岁的老人;有时穿着棉长袍青棉裤,戴着绒棉帽,脖子上围条长围脖,又像是私塾老先生,有时像阔老板,有时是干农活的壮汉,因为他当的是武工队员,打鬼子锄奸锄霸,到四集宣传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和党的主张,讲的头头是道,在农村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有人就亲眼看到他在刁镇集上来回走了两趟,找准机会将两个鬼子兵打死后安全脱身;传说他用便衣队的假证件混进章丘城抓药,因为没钱药铺掌柜和伙计拦住他不让走,他掏出两棵手榴弹在他们面前晃两晃,把药铺人吓的磕头作揖,王永祥早已拿着药扬长而去。他的战斗故事,因为他参军后与村里人接触不多,见面了又不善于表白自己,所以不为人知的一定很多。如果有人知道他在部队中的生活和战斗经历并讲出来写出来,一定非常精彩。一件事坏了王永祥的名声和大好前程。这天他回家来,他的一个姓张的邻居来找他,原来张姓邻居家也是贫困,不好找媳妇,正好同街一家年轻的男人死了,撇下一个寡妇,他与这寡妇常见,彼此有意了,可是那家族人极力反对女人改嫁,张邻居想请王永祥从中说和,成全自己。王永祥见邻居说的肯切,不好推辞,也是参军后接受了新思想,支持婚姻自由寡妇改嫁,就到那寡妇家做老人长辈的工作,从人性包容到共产党八路军的政策,软硬兼施,说的那家同意女人改嫁了。这件事成全了张邻居,也为自己埋下了祸根。王永祥参加八路军,打鬼子又坚决勇敢,日本鬼子和伪政府的人都想将王永祥置于死地,反共又与日本人暗中有勾结的保安团也参与进来。这天保安团的四个便衣队员来到王永祥家,向王永祥妻子诈称他们是王永祥的战友,王永祥打仗负了重伤,现在奄奄一息,他们是来接她娘俩去看望王永祥的。王妻一听急了,急忙带上儿子随四人出门,走出村不远王妻见四人互相悄声说话,走的路也不对,心知有诈,就表示家里没人看家,不去看望王永祥了,让他们把王永祥送来家养伤。那四人眼看事情败露,即露出凶相,最后将奋力挣扎大喊救命的王妻和儿子枪杀,四人逃走了。事后王永祥在曹大哥几人陪同下回来处理了妻子儿子的后事。这事的发生更坚定了王永祥打鬼子惩汉奸报仇雪恨的信念,作战更勇敢意志更坚强了。王永祥的英名就坏在张邻居的改嫁来的妻子身上。王永祥当兵第二年就担任了排长职务,经常单独外出执行任务。这次在山头店集完成预定任务后,要回大夫村家里看看,恰在路上遇上了赶集回村的张妻,这张妻一表人材细身高挑,也算的上风流女人,也许在她内心中已经将王永祥的形象与她的丈夫作过对比,所以见王永祥在前面走,她大步小跑地急忙赶上来,随即亲切地叫了声王大哥,两人一起向村走,路上张妻嘴巧,又是感谢王大哥的帮忙成全,又是说嫂子没了让人伤心,又说王大哥回来没处去可以到她家歇脚,这时的王永祥已被这女人打动,中午张妻又特意请王永祥过来吃饭,张邻居与王永祥还喝了几杯酒,张妻又在饭桌前转来转去,与王永祥眉目传情眼对眼,从此以后两人搞到了一起,弄的张邻居不敢怒更不敢言。王永祥不顾纪律,只要单独出来执行任务,就来与张妻幽会,掉进了张妻的温柔乡。最后一次来,待在张妻家一天,晚上还要过夜,完全放松了警惕,睡到半夜,被保安团的便衣队包围了房子,房顶也上了人,向着睡炕的位置开了枪,被惊醒的王永祥把张妻推下炕,张妻吓的钻了炕洞,王永祥向外还击,外面向屋里投进几颗手榴弹,王永祥被炸的血肉横飞,当场牺牲。按着王永祥在军人生涯中打鬼子锄汉奸的英雄壮举,他活着是英雄,牺牲了也享受烈士待遇。可是,由于王永祥革命到底的意志不坚定,经受不住诱惑,严重破坏和违反了共产党八路军的纪律,行为不检点,与有夫之妇通奸,并且是死在通奸过程中通奸人的炕头上,这最后的可耻结局大大损害了他的英名和声誉,所以连个烈士的名誉也没有得到。如今他家已无后人。 故事五:大义凛然而献身的农会主席韩兆登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学校每年都在清明节这天组织师生去为献身革命事业的烈士——解放前本村的农会会长韩兆登扫墓,同学们列队整齐地站在烈士墓前,两个同学上前献上两束采摘的山花,几个大班同学用铁锨铲土修整一下烈士墓,全体同学向烈士三鞠躬,然后聆听烈士的农友、现在的贫协主席夏爷爷讲述烈士的生平和英雄事迹,同学们十分认真地听着那悲壮的讲解声。夏主席讲述的烈士故事是这样的:韩兆登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里,从小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十四、五岁时就跟着打铁师傅到处无固定地点地打跑铁,经历了苦难的生活和世态炎凉,也锻炼了他不怕苦不畏难吃苦耐劳的刚毅性格。一起干活的师傅也是一个忠厚善良的人,给贫困的人家做活都是少收甚至不收工钱,所以长年在宁阳汶上一带干活能站得住脚。两人搭伙打铁十几年,情同父子。一九四六年,抗战刚结束国民党就重启内战,需要的钱财物资就更多了,加上地方官从中发财中饱私囊,苛捐杂税名目繁多,搞的全国各地都民不聊生,韩兆登与师傅的铁匠摊也不例外,几乎天天都有收捐收税的过来要钱,只要手中有钱,师傅都无可奈何地交上,只是背后发发牢骚,这天他们刚支起炉来,收捐税的又来了,可能还是个小税官,说话很牛气,师傅陪着笑脸,说今天还没见到钱,让收捐税的过一会再来,我们一定交上。不料收捐税的翻了脸,大声喝斥说你们不可能手里没有钱,别人来收时你们都有钱,我来收了你们没钱,你们是要抗拒缴纳皇粮国税吗?师傅说着好话,收税的越发恼怒,血气方刚的韩兆登一时不愤,说道,你们天天收捐收税,收的捐税也不知道都到哪里去了,你们还让不让老百姓活了。那收税人看到不愤的韩兆登骂道,收捐收税都交给了国家,你小子不愤,要造反啊。冲上来就打了韩兆登一拳,韩兆登哪受得了这气,两人顿时扭打在一起,那人哪是天天打铁干活的韩兆登的对手,被韩兆登摔倒在地,又狠狠地踢了两脚,再要下手打时被师傅和乡亲们拉开了。收税人爬起来边跑边叫啸着跑走了。师傅和乡亲们都说韩兆登闯了祸,劝他逃走,韩兆登怕连累师傅,坚决不走,结果不到两个小时的功夫,收税人带来两个穿黑警服的警察,把韩兆登抓走了,以抗拒国税的罪名关进了汶上县监狱里。在狱中,他和难友们经常听一个教师模样的人讲故事,听的最多的是《水浒传》,那人也讲十几前发生在南方红色政权农民运动打土豪分田地的故事,并向深处讲老百姓为什么受剥削压迫等大道理,把韩兆登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主动向那人请教,那人向他灌输了很多革命道理,监狱成了他学习革命道理的课堂。他也从狱友口中得知,那人被捕前是共产党泰安地委的一个领导,曾领导和指导过几个县的农民起义和革命斗争,在狱中不屈不挠,坚持斗争揭露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韩兆登因为只是一个铁匠炉的伙计,不存在抗捐抗税的问题,与税官也只是互相斗殴,法庭找不到他对抗政府反对政府的事实,在把他关监狱六个月后作无罪释放。从监狱出来的韩兆登四处打听也没有得到师傅的消息,他就带着家小回到了家乡大夫庄。由于他在狱中接受了革命的教育,回到村里面对贫困的生活,他立即联络本村同龄的好友,向他们宣传灌输团结联合起来与富人斗争的思想理论,统一意志后,成立了大夫村农民协会,韩兆登任会长,挑头向财主富户斗争,要求他们减租减息,把平均后多余的土地分给没有或只有少量土地的农民种,财主富户们当然不会答应,他就带领农会的贫民们以武力相威胁,平时他腰间插把斧子,即威胁财主富人,又防备财主富人的暗算。他带领农民协会人员联合全村的贫苦农民减租减息抗丁抗粮,还联合并指导四周几个邻村也掀起了农民运动,开展轰轰烈烈地减租减息和均土地的土地革命,当时的大夫庄被称之为小延安。国民党政府不会也不能容忍这种与政府抗衡的政权存在,一九四八年初,国民党政府派兵包围了大夫村,把全村人集中起来用枪口和刺刀逼迫村民交出农会干部。韩兆登为了不使村民受害,毅然站出来,说农会干部只有自己一人,所有农民活动都是他一人组织和领导的,与全村任何人无关。说话间从腰里掏出斧子要与敌人拼命,当场被枪杀,牺牲时不到四十岁。韩兆登以自己大义凛然的英勇牺牲保全了其他农会成员的生命安全,而一年多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也随着韩兆登的牺牲而夭折了。韩兆登烈士牺牲后,留下妻子儿子孤儿寡母,为了躲避国民党政府和仇人的迫害,远走他乡,至今也不知道下落。这就是夏爷爷每年都给我们讲的烈士事迹。韩兆登烈士组织的农民运动失败和自己被害于章丘即将解放的前夜,实为可惜可叹。但分析其领导的农民运动及失败的原因,归于失败也在必然之中:1、当时的章丘处在国民党统治区,而国民党在农村的统治却是非常薄弱,并且当时在章丘与邹平交界的地方还有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大夫村应该是处于国共拉锯区域,所以能够建立农民组织开展农民运动。2、韩兆登所领导的农民运动,只是在狱中听了讲解共产党组织南方农运的做法而照葫芦画瓢,有其积极进步的一面,但并没有把握住共产党搞农运的真谛,也没有得到共产党的领导和指导,与共产党的占领区好像也没有任何的联系和关系,他们不是共产党领导的有纲领有计划的行为,只是自发地进行着组织农会和领导农民运动。韩兆登到牺牲也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章丘史志和章丘党史里面没有只言片语记载他们的行动就是证明。3、他们没有得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指导,更领会不到这一真理的深奥,只是单纯地组织了农民运动,却不懂得建立武装力量,用武装农民来巩固政权保卫政权。并且村与村之间也没有严密的组织关系和必须的联系,这种各自为政的脆弱力量怎么能抗衡住执政的国民党的武力镇压?4、韩兆登领导的农民运动和韩兆登的烈士名誉,只有大夫村知道和承认。就作为大夫村在解放前夕发生的一件大事,让大夫村的人知道吧。     故事六:消失的古村建筑我们大夫村过去有三大文化建筑:一是文昌阁,二是关帝庙,三是真武庙,都有三四百年的历史,这是方圆几十里的村庄所没有的,就是在外地也极少见,只是遭到了严重破坏,文昌阁只剩半拉,关帝庙真武庙已经荡然无存了。先说文昌阁。文昌阁位于村西头,这是一个上下两层的阁楼式建筑,南北长约十米,东西宽约七米,高约十二、三米左右,底层是条石彻成的拱型进村过道,南侧由石级而上进入二层,二层是三间楼台式大殿,殿中间供着文曲星官,是为激励村民学子刻苦攻读奋发上进而建的。整个建筑的底层用石块石灰混合筑成,外面由条石彻面,阁楼由青砖砌墙,南北起脊,门口朝东,青瓦盖顶,高端大气,离村几里就能遥遥相望,特别是深秋初冬时节,由于阁楼西面有一个水塘,四面长着垂柳,清晨水气上升,从西边远望文昌阁,犹如漂泊在云间仙境之中,成为城东难得的一景。只是好好的建筑,毁于了大跃进时期的左倾领导,指挥村民拆掉楼阁,扒下外墙条石运送到东皋村修水库,水库修好了也没扒完,现在还剩下半拉子建筑和一个完整的过道。再说关帝庙。关帝庙位于村北头,座东朝西开门,门前斜对着一个石砌的方塘,迎庙门西墙壁上有“玄武池”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乃是本村有名的逮先生所写,为后期写刻镶嵌上去的,大庙五步台阶,红油柒大门,进门迎着正殿,供奉着关羽武圣人端坐案后的高大塑像,左周仓右手拄大刀右关平双手捧官印侍立两旁,北、东、南三面墙壁上绘画着关公从桃园结义到败走麦城被东吴擒获忠贞不屈而死的整个丰功伟绩全过程,壁画人物栩栩如生。北面偏殿是道士起居的住所。院内西南角是石亭子,也是钟楼,上面挂着有两三千斤重的生铁钟,可惜在上世纪的五八年大搞钢铁被砸毁进了炼铁炉,进去时是铁,出来时成了半铁半煤渣的混合物,这件文物损毁的最为可惜。现在关帝庙早已作古,村民已在原址上盖上了漂亮的新房,遗迹难寻了。最后说说真武庙。真武庙位于村子的东北角,座北朝南,迎门大殿供奉着真武大帝的丈二塑像,身穿道袍,手持宝剑,威武站立,两侧是真武大帝的贴身跟班龟蛇二将军,身边侍立着记录三界功过善恶的金童玉女,大殿门口两侧左鼓右钟;东偏殿供奉的是药师真人,西偏殿供奉的是送子娘娘,两殿因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香火不断,人们前来祈求不生病多生子,不能生育的更是时常来祈求祷告,祈盼早生贵子传宗接代。由于真武大帝是降妖除魔的天神,所以殿里所有塑像的造型都是呲牙咧嘴,手拿武器,凶恶狠辣的样子,大人一般都不让小孩子进去观看,怕吓的孩子晚上睡不好觉。后来庙宇破败,只有大殿被清除干净里面的塑像后成了生产队的粮仓。如今真武庙也早已经荡然无存了。说到村里三大古建筑的消失,村里老人们无不摇头叹息。一位很有见地的老人说,看人家朱家峪搞的古村落旅游多红火,就咱村的三大古建筑,绝不比朱家峪差。如果咱村过去不那么激进,能将古建筑保留到现在,只要稍加修整,用古典文化加以融合,就能开发出旅游业来。再加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时代曾在咱长白山一带给财主打工放过牛的传说,又有许多如朱元璋吃不饱饭与小伙伴们用高粱叶作刀杀牛吃肉、山沟里“变石锅”炖牛肉、吃完后将牛头放山后将牛尾插山前骗财主说牛钻了山等演绎故事,定能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业发展起来了,我们落后村庄的面貌也就改变了。这一切都让我们一时的激进思想破坏了。可是话说回来,不破不立啊,想想北京城,比咱这三个文化古建筑金贵千万倍,不也因为发展北京的现代化建设而扒掉了吗?看看咱国家现在的社会发展,因循守旧也是绝对不行的,只有社会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才会真正提高。 故事七:一边欲置死地,一边挚爱情深那是一九六七年的一月二日上午,在冬天人们常聚集在一起说话聊天晒太阳侃大山的夏家大门口外的石头上,放着半盘子表皮有些发黑的饺子,地上扔着一只死去的母鸡,四周围着七八个男人正议论纷纷,贪玩的孩子们也大眼瞪小眼好奇地听着。一会,胡同里头名叫夏xx的壮年男子走过来,这人高高的个头,壮实的身材,是一个只知道埋头干活不善于言词表达的人,平时极少与人们在一起说话交流,这次却一反常态,过来后就打开了话匣子,喋喋不休地说起来,他表达的内容虽然颠三倒四,有的重复多遍,但众人最后还是都听明白了事情发生的整个过程:昨天是阳历年,他媳妇这次少有的贤惠,包了饺子过新年,盛来饺子让两个孩子在下面小桌上吃,媳妇与他在方桌上坐椅子吃,这少有的待遇让夏xx受宠若惊,不好意思下筷子吃,只见他媳妇在盘子里拨来拨去挑着吃,让他犯了疑惑,故意将一个饺子没夹住掉在了地下,一只鸡跑过来吃了,结果不一会这只鸡就打了几下扑腾蹬腿死了,他见此情景不敢再吃饺子而吃了些别的食物,今早晨把昨晚吃的饺子端出来让众人看,出来的太早没有人,现在又出来一趟,目的是说出来诉诉委屈,让人们知道他媳妇要置他于死地的狠心。众人早都知道夏xx戴了绿帽子的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懒得理他,但听了夏xx的言语,还是惊讶不已,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有的随他痛斥他媳妇的狠心,有的用同情心安慰他,只有两个有见识的人劝他拿上盘中的饺子和死去的鸡,赶快去公社派出所报案,夏xx这才醒悟过来,急忙收拾并带上这些东西去了公社。派出所接到这人命关天的报案,立即来两名公安干警,把夏xx媳妇带走了。经过公安干警的侦察化验和询问,这女人对自己做的事供认不讳,企图用毒老鼠的老鼠药将丈夫毒死。元旦那天晚上,她包了饺子,其中一部分放了老鼠药,把没有放药的下好后一盘让两个孩子吃,半盘和下了老鼠药的掺在一起,与老公一起吃,以为这样就能让老公毫不怀疑地吃下去,其分别饺子有毒没毒就在包饺子的褶上,褶多的是下药的,褶少的是没下药的,所以他媳妇才在同一个盘子里挑着吃而平安无事。夏xx从小父母双亡,是由奶奶扶养长大的,做亲也是由奶奶一手包办。夏xx的媳妇姓王,与夏xx做亲主要是其父母看到夏家算是富裕之家,日子过的殷实,定婚要了许多彩礼,其实王女并没有看上夏xx,属于父母包办婚姻,两人没有半点的感情基础,结婚后更感到夏xx只知道下力干活,性格木讷,连句感情话也不会说,缺少了体贴柔情和夫妻恩爱的温暖,甚至夏xx也许还有生理缺陷问题,不能行男人之事,才让王女移情别恋,与夏xx的堂兄弟建立了亲密关系并长期通奸,所生三个孩子也是与夏xx的堂弟所有,这些夏xx自然都清楚知道,可他采取的是放任他们通奸长期混在一起,追求的是只要与王女保持名分上的婚姻关系就能过成一家人家,仍然是外人不知内情的红红火火日子。而王女所采取的手段,像极了《水浒传》中的潘金莲,即与人通奸偷情过日子,还要用毒药谋杀亲夫,这在当时的农村既是骇人听闻,又是大逆不道的事情。王女被捕后,由于怀孕即将临产,又放回大夫村待产,住在一高姓家中,这时的夏xx还执迷不悟,去给王女送吃喝用品,还期待王女回心转意与他共同过日子,遭到了王女的拒绝才彻底死了心。夏xx又向公安干警举报,说他奶奶在当年春天去世,死前几天连续上吐下泄,也怀疑是王女所害。这事公安审讯王女,王女不予承认,公安也未加深究。春节后王女产下一女婴,王女哺乳满月后因王女说女婴不是与夏xx所生,夏xx不接受这个女婴,最后将女婴送人了事。审讯王女投毒杀人动机,王女交待就是杀死丈夫后就可以以寡妇的身份改嫁,嫁给堂弟过名正言顺的夫妻生活,其家产也会归自己与堂弟所有,夫妻子女团聚,不用再过偷偷摸摸的生活。王女自始至终坦白,行投毒杀人一事是自己一人所为,情夫半点不知情,与情夫没有半点关系。法院审理清楚案情后,以投毒杀人未遂罪判处王女有期徒刑十五年。王女服刑后,夏xx以亲生父亲的名义带着两个儿子过活,不让自己的堂弟染指,也疏远了与堂弟一大家人的关系。由于性格内向痼癖,家庭发生这种极不光彩的事件打击,加上自己生活细节的不注意,夏xx几年后就得病去世了。撇下两个孩子孤苦伶仃地生活了十多年。真是最苦的是孩子啊。王女服刑期间,她的情夫由于通奸一事声誉欠佳,一直未找对像未结婚。王女服刑十五年期满,又回到大夫村,两人都念旧情,去民政局登记结了婚,也算是患难夫妻,两个儿子也跟着认父认母,过成了一家人。王女再婚后成了贤妻良母,对丈夫极尽关照,夫妻恩爱,两个儿子也很是孝顺,两人过上了幸福愉悦的晚年生活。事后评说:王女初嫁夏xx后,对婚姻极度不满,生活于新社会的她,却没有新社会生活的观念,她完全可以以婚姻自由争取婚姻幸福为理由,与夏xx离婚再嫁。而她却先与情人通奸,后又采取企图用毒药毒死丈夫再改嫁的非常极端的手段来解决自己的婚姻问题,其行为为国家法律所不容,也为有几千年道德观贞操观的民众所不齿,受到村民的唾弃和国家法律的制裁是咎由自取并理所当然,不严惩不谴责不能彰显民众道德观的公平和国家法律的尊严,惩恶扬善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反观王女婚后与情人通奸多年,也是有感情基础的,也许她当时的思想认识是,离婚再嫁会让人说三道四名誉受损,而夫死改嫁就名正言顺水到渠成,所以才为争取自己以后的幸福生活不择手段,她不懂得“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才在做下恶事之后受到必须的惩处。据村里人言,王女除与情人有情外,从未有与第三者往来的传言,也是专情专一的人,欲害前夫的意图是想摆脱没感情没生机的家庭生活。王女经历十五年牢狱生活后更倾心情人,更珍惜这份感情,这是人之常情,而其情人也倾心等待王女,也见其爱王女的真心。两人爱情虽经历波折甚至可以说是生死劫难,但两人始终生死不渝,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竟成了一段佳话。

巴漏河之谷 发表于 2021-3-10 22:02

长篇大论

赢天下 发表于 2021-3-10 22:41

杲哥 发表于 2021-3-11 01:51

不错明白了很多

雪风 发表于 2021-3-11 07:00

故事太长了

无影山人 发表于 2021-3-11 09:04

你应该一天一段的发

一名老兵看章丘 发表于 2021-3-11 11:42

巨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夫村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