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虫 发表于 2021-5-26 14:02

麦收散记

麦收散记
文、七星文虫序;金色的麦浪又在大地翻滚,我们都拍着良心想想!


今天早晨来到办公室,电脑桌上放着两颗杏子,杏子色泽金黄,果肉饱满,似乎还带着早晨的新鲜。问了一下,是同事小张从自己家的杏树上今早采摘的。杏还没有完全熟透,但麦黄的讯息已浓浓的传来,所以我们家乡把这时节成熟的杏叫麦黄杏。“吃着麦黄杏,盼着好收成”。小麦产区一年最火热,最辛苦,最热闹的日子就要来了来了!望着眼前的杏子,千言万语一下子涌上心头,竟不知从何说起……麦收时节有多少酸甜苦辣……
在我的记忆中,麦收似乎从春天掰椿芽就开始了。小时候(从承包责任制算起吧),地分到家庭,唤起了农民空前的热情。(农村的第一次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就在于改革对个人、集体、国家都有利。这样的改革容易推进。这是人民群众的历史选择,并不是哪一个人有什么特异功能。可以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不利于群众的改革,即使吹得天花乱坠,犹如沙滩造楼,倒塌是早晚的事)父母正值壮年,我们弟兄三个也能帮着干些农活。生活似乎一下子好了很多,最起码能常年吃白面馍馍了。母亲把掰下的春芽枝折成小段,放在锅里用水煮,再加上再放上花椒、食盐。大约煮二十几分钟,凉透。在瓷缸里早已放好几十个洗好的新鲜鸡蛋,用凉透椿芽香味的盐水泡起来,把口盖好。母亲说到了麦收才能吃,谁动打谁。母亲的脾气是暴躁的,说到做到。父亲的脾气却好得很。我们家是典型的“严母慈父”,大弟的脾气完全像母亲,我和小弟像父亲多一些,但惹急了也不得了。缺盐少油的日子,一坛腌鸡蛋该有多么大的诱惑力啊!麦收时节家家都忙。记得有一年麦收,我们村的一个老翁有病,孩子们无暇照管。老翁把一坛子咸鸡蛋煮了,就着掺了敌敌畏的白酒全都吃了。事后人们都说可惜了那坛咸鸡蛋。哎!又有谁知老翁临终的心呐!操劳了一辈子,临终只吃了几个咸鸡蛋,竞落得“馋”的恶名!呜呼!中国的农民啊!养老是个大问题啊!扯远了,打住吧!
鸡蛋皮成了褐红色,蛋也该咸了,麦收也到了。母亲起早熬一锅绿豆汤,煮上十几个咸鸡蛋,有蒸下的大白馍馍。一天的饭菜都有了。那时农村放麦假(十天左右),天蒙蒙亮,父母领着我们兄弟三个就来到麦地。父母在前面割,我用草绳在后面捆麦个。两个弟弟在后面捡麦子,农民爱粮如命,恨不得颗粒归仓。记得有一次和父母锄玉米地的草,我心不在焉,接连锄掉好几颗玉米苗。母亲把锄一扔,“咣咣”扇了我好几个耳光。那个疼啊!现在记忆犹新!粮食是庄户人的命!可惜,现在又有几人还在乎啊!农田都长楼房了!
割完一块地,我和父亲用手推车把麦个,一车车推到早已碾好的土场上。当时集体的两台脱粒机还能用,农户排号脱粒。承包制后,村干部的作用和威信大大降低。有人戏说村干部:没事不搭理你,有事就找你,管不好就打骂你。不把村长当干部,不把豆包当干粮的事时有发生。为脱粒,打架斗殴的事经常发生。两台脱粒机只用不修,没用到两年就毁了。当废铁卖了,村干部喝酒了。当时很多农民一位自由了,什么都依着自己了。后来的事实证明,不是那么一回事。任何势力都不甘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几年后,农民的负担不减反增。提留集资越来越重,集体的财产越来越私有化,农村干部空前腐败。干群关系紧张到极点是不争的事实。农村两极分化迅速拉开。现在谁还敢不把村长当干部。这是后话,不提也罢!
麦场脱粒是最紧张的,真的犹如战场,有是排队到半夜。一家人夜战到天亮。“满头麦糠红眼眶”不是虚构。“争秋夺麦”农村人都经历过。“五月麦收无闲人”,有些病人也不顾身体,干些轻点的活。我的一位本家大伯,是个扬场高手。他扬出的一道道金色弧线,犹如美丽的彩虹,令人叹为观止。那年他已病重得厉害,但还是来到麦场,每扬一掀,“哎呦”一声,令人动容,令人心酸。至今想来,我都热泪盈眶。大伯过完麦就去世了。至今人们说起他,仍禁不住夸他是扬场的高手。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老了,拄着拐杖也要到坡里看看庄稼。有人说共产党成也土地,败也土地。成在打土豪,分田地。如果败可能败在卖土地分金银,金银给了外国人。我不是政治家,我不知道这话的对错。但我知道历史好歹是人民写的。麦收完后,交公粮,父母总是把最好的交公粮。有时我说谁家谁家交最差的粮食。父亲总是说,做人不能坏了良心,解放军要吃粮保卫祖国。再能那样?呜呼,最穷的农民最爱国。他们真正知道没有国就没有家。他们没有钱跑到国外去。说穿了,日本鬼子就是被老百姓赶跑的。我想将来还是老百姓保家卫国!八旗子弟靠不住!
温饱问题解决了,我们兄弟几个也渐渐大了。种地没有多少收入,我结婚后,母亲说,你们分家单过吧,你干民办教师能维持生活就不错了。你的两个弟弟将来要成家还要靠我们。我对母亲说,他俩不是念书的材料,初中毕业就让他们学手艺吧!艺不压身啊!不要像我的父亲,从有生产队就当会计,一直到生产队解散。没有手艺,到现在难看。大弟初中毕业学了木工,小弟毕业学了电气焊。现在混的都不错,都买了小汽车了。事实证明当时的选择是对的。我干了十五年民办教师,其中的甘苦不愿多提了。但一直都种责任田,为了多点收入,一直都租种别人不种的地。过着“阴晴雨雪都关心,春夏秋冬皆忙碌”的农民生活。妻子那时还年轻,除了种田,还打打零工,就这么熬了过来。民转公后经济条件有所好转,但地还是要种。去年秋天,妻说她的年龄也大了,不能出去干活了。地邻不种了。现在种地机械化,要不咱种。我说行。十亩田,管理收获都不轻松。麦熟时节,怕刮风,风刮了,麦子倒伏不少。麦收时候怕下雨,雨下了。受的罪不说了。但一万多斤麦子都卖了,收入也是有的。人啊,有时只有面对,怕和逃不是办法。天种天收,天湿天晒。其他事也一样。现在夏玉米也种上了,浇过一遍水了,出苗不成问题。人黑了,也瘦了。但心放松了,拿起笔写下这些文字!呜呼!……

锦绣前程i 发表于 2021-5-27 07:52

收麦子的日子快到了

七星虫 发表于 2021-5-27 08:43

锦绣前程i 发表于 2021-5-27 07:52
收麦子的日子快到了

都成了记忆之事了!没有责任田里了!:handshak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麦收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