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拒绝做传声筒——爸爸写给未来女儿的职场经验和技巧
1、什么是传声筒 什么是传声筒员工,单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指领导传达给A员工一些信息,A员工再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其他人。很多公司都有这种人存在,那一般什么样人容易成为传声筒呢?根据我的经验,那些在团队中充当协调、对接和沟通角色的人,往往容易成为传声筒。比如客户服务人员,没有实权的负责人、产品经理等,这些人都是项目或团队里的“信息中枢”。在日常工作中,这些人既要接受和理解外部的需求,也要准确地将信息传达给内部,最终带领团队按时完成项目。 虽然看上去这个工作很简单,但是如果只是按照“传达信息”这个标准要求自己,那真的就变成传声筒了,实际上这个工作不容易干好。往往这种职位的人,没有足够高的权利,却要统筹、协调、安排一群人干活,别看是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客户经理,自己根本没有实际的决定权,所以处境很尴尬。遇到事情只能往上级汇报,慢慢那就变成内部和外部之间的传声筒了。确实,在我们工作中,无论是内部工作还是作为乙方与甲方沟通,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做信息沟通,而这个职位员工的工作就是聆听客户需求、请示汇报,沟通协调、传达指令、安排工作等。 但是,作为项目或团队的“信息中枢”,如果你汇报工作时,仅仅起到了一个上传下达的作用,那么,对于上级来说,你无异于一个职场看客。我曾经和一个刚入行不久的产品经理A深度沟通过,听着他的工作方式方法,和传声筒已经没有太大区别了。当然,和A所在的公司自身也有很大关系,公司很小,以技术为导向,产品经理一点权力也没有,二把手是技术总监管着技术团队,一把手相当于产品总监,但是每天都是在忙商务的事情,所以产品总监的工作,二把手也一起干了,最终的结果就是A什么都做不了主,后来慢慢就成了一个传声筒,变成了客户和领导之间的传话筒,然后最终离职了。2、传声筒的工作模式 我来分析一下A的工作方式方法。A负责的项目是他的公司和甲方合作,因为不是纯外包签合同的项目,所以双方的领导都有话语权,但是最终哪边说了算,也没人告诉A,客观来讲,这个工作换谁也不好干。看个例子,甲方领导问A,某个地方的展示方式需要改一下,A复制后发给技术总监B(因为A没有权利直接告诉开发),B说抓紧改一下,A又给开发说抓紧处理。这个过程中,大领导一把手知道了这个修改需求,觉得按照甲方的需求改显得不专业,显得自己公司没实力,又让A告诉甲方自己的修改方案,甲方领导说不用那么好看,简单实用就行,然后大领导让A按照甲方要求修改。A又给技术总监B把过程说了一遍,B总说那就按照甲方改吧,A又给开发说可以修改。接下来,甲方领导和A沟通了很多需求,差不多都是这种过程。这种模式下,一个简单的需求,从甲方提出到修改完毕,也得一周的时间,修改时间长。另外,在这个过程中,A变成了一个传声筒,没有什么价值。实际上A很积极,从接到客户需求到反馈给领导,时间很短,但是其他环节浪费了大量时间,最后甲方对A不满意,觉得每次一个需求修改花费时间太长了,就给A的公司领导反应,A的领导也不向着自己的员工,也觉得A工作能力不行,没有为公司带来价值,最终把A辞退了。 还有一种场景也是传声筒式工作,领导给A安排工作,只是说了大体内容,剩余的细节工作还需要A将参与人员召集起来开会再进行沟通,所以A又开会安排工作,而这个“开会”更多是形式大于内容。A对于工作细节的安排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都是生硬地转述领导说过的话,然后布置任务给大家去做,实际上A并没有深入理解领导安排的工作,就召集开会安排工作,往往是参与人员问A的很多细节问题,A回答不上来,那么大家就觉得A能力不行,A自己都没有搞清楚细节,就来安排工作,时间长了,参与人员都会有意见。我们总结一下A的工作内容,接收客户需求、传达客户信息、给客户传达公司领导意见、给开发传达客户需求,这明显就是传话筒了,领导看不到A在项目中的管理作用或者A自己的见解,体现不出一个产品经理应有的价值,当然就会不满意了。虽然公司也有不足之处,但A自身是否有问题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问题很严重。比如客户提出修改需求,A觉得自己是乙方,所以总是回答“好的我这就叫人去改”“好的,我给领导说一下”,然后转身就把需求给自己的领导说了。首先,A原封不动将客户需求照搬过来,没有考虑甲方领导提出的需求是否合理,是业务需要还是只是领导临时起意,虽然是合作关系,但是也得考虑自己公司开发成本和人员安排,这些A没有考虑和判断,更没有综合这些情况分析判断后再与甲方领导进行沟通,也是造成甲方不满意的原因之一,A的角色,仅仅是充当一根电话线。上面这种情况,仅仅是增加新的需求,如果甲方领导对已经定好的需求推翻重新改动,按照A的工作方法,A会把甲方要求直接告诉领导,领导肯定会气疯的。而且A会把自己公司内部的人员也折腾的对A很有意见,反馈给公司领导。3、有时要做传声筒很多情况下,一些自己就能做决定的小问题,就不用给领导汇报了,对于重要的问题,一定要汇报给你的领导。比如,判断错误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或者开除你,这种情况,你自己无法承担起判断错误后果,所以要反馈给领导,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让领导拿主意,做个传声筒也不失为一个保护自己的良策。但是,不要陷入一种“责任”误区,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感觉这么做是不是有点不负责任,本来应该自己做决定的,现在要让领导做去决定,要不还是自己下决定吧。千万不要这样做,既然这种情况下责任重大,你就不要以“责任”为名,把自己推进坑里。做好了是你的职责,领导也不会奖励你。做不好,后果却是你自己承担,所以这种情况还是做一个传声筒吧。另外,能多方在一起沟通,就不要单个去沟通,减少反复沟通的成本,减少传声筒式的工作量,而且重要的问题多方领导能够从群里及时同步信息,减少因信息不同步带来的沟通成本,比如可以建立微信群(或其他能一起沟通的方式)。4、避免成为传声筒当接到客户新需求的时候,应该和甲方沟通为什么要这样做,梳理出客户需要这么做的原因,经过自己的分析判断提出自己的建议,像锦上添花(为了好看)、临时起意、暂时不需要的需求,可以以临时改动需求时间紧张为理由,尝试说服甲方放弃,你要明白自己首先要为公司的利益着想,任何的多余的改动、反复的改动都会增加公司的成本。所以,我觉得一定要把相关信息经过自己的分析、判断、总结后,得出有价值、高度概括的结论,然后汇报给自己的领导,而不是简单的转述内容,下面是集中避免成传声筒的方法,可以参考一下。(1)成为名副其实的“信息中枢”这些沟通协调类的工作,既需要智商,更需要情商。之前说过,这些人都是项目或团队里的“信息中枢”,所以你如果是这种角色,首先需要尽快的、精准的掌握各方面的第一手信息,你起的作用是上传下达,其他人的都要到你这里索取信息,你掌握的信息是最全面、最专业、最精准的,把收集到的信息经过自己的分析判断和提炼,提前把不同人员有可能问你的问题都梳理一遍,进行深入分析,做出更准确的判断,找出目前合理的解决方案或建议。只有这样,当参与人员或领导问你相关大问题的时候,你才能有针对性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当他们反驳你、故意挤兑你的时候,用你专业的分析结论回击他们,让他们从心里佩服你,觉得你了解的很深入,分析的很专业,把他们问的都提前想到了。如果你一旦回答的不全面、模棱两可,大家就会觉得连你自己都不确定,不专业,难以服众。有时候你掌握的信息还不如其他员工多,你刚传达一个信息,马上其他员工就问你“确定吗,不是应该那样吗”,你说“我再问问领导”,你看这样的场面多尴尬,次数多大家都不会相信你说的话,认为你什么都不懂,又不专业,拿不准不确定,万一听你的做完了之后领导发现不对,还要返工,还不如等你找领导确定以后再开始,这样慢慢的你就变成传话的了。养成这种习惯之后,每次员工会问你“这个和领导确定好了吗”,实际上不是重大的决定,你自己确实可以拿主意,但是被员工这么一问,就慌了,心里想是要不要和领导再确定下,然后你给员工说“等下,我再问问领导”,结果真的就变成恶性循环了。你是信息中枢,整个项目方案制定、开发推进都以你的信息为准,实际上你的责任重大,你就算问领导,如果不是领导全面参与,他了解的都没有你多,他如何做决定呢?你去问他,相当于给领导出了一个难题,领导让你负责项目目的是为了节约他的时间,找个项目负责人,一般的问题负责人拿主意就行了,现在一点也没减少他的工作,大事小事都得他参与进去,时间长了,领导就会觉得你无法胜任工作。这种觉得,并不简单的是一个传声筒,如果做好这个角色,往大了说就应该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用你实际去干活,利用你所拥有的信息,将问题分析汇总后给领导汇报一下解决方案,然后给其他人下达作战命令。其他人都是干活的,应该听从你的安排,其他人员将工作进度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你,你相当于一个作战总指挥的角色,但是太多的人把这个角色做成了一个传声筒。(2)学会平衡内外部之间的矛盾 既然这个角色是整个项目的信息中枢,起到接收外部信息、分析判断、内部沟通、指令下达、外部反馈的作用,那必然面临外部与内部、内部资源之间的各种矛盾,而作为项目负责人,就必须学会如何平衡这些矛盾,找到最佳平衡点,让各方尽量满意或者让最重要的几方满意,最大的忌讳就是,费力不讨好,出了很大力,各方还埋怨你工作不到位,没有一方满意你的工作。传声筒的另一个弊病就是做不到平衡,导致外部和内部之间的失衡,既无法让外部满意,也无法让内部满意,还浪费了团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虽然尽力协调和沟通,推进项目,但是却没有效果。 所以当外部客户提出新需求的时候,不要急于接受或拒绝,虽然客户是上帝,要让上帝满意,但不代表客户的所有要求都要满足,满意和满足不是一个意思。而且根据我的经验,客户提出的很多需求,有大部分是临时起意,他们自己也不明这么做是否正确,而你只是一味的接受客户的需求,也会让客户觉得你不专业,没有自己专业的观点和建议,相反,他们也希望你能你能提出一些实质性的建议,所以如果你能从专业角度出发为客户提出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专业的角度下,劝说客户放弃需求,客户不会怪你,还会感谢你替他们分析,帮他们提出建议。所以,当客户提出新需求的时候,应该先问下客户是基于什么场景或想法提出的这个需求,因为很多情况下客户提出的需求就是临时想起,他自己都不确定是否行得通,所以你要引导客户去思考为什么提出这个需求。接下来就是让客户思考这个需求在实际当中的作用大不大,如果不确定可等到以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再更新,也来得及。不要因为一些不确定的改动,耽误整个项目的进度,客户一听会耽误整体时间,一般就会放弃了。也可从客户成本角度引导他去思考,时间成本,运营成本等等,如果增加需求,需要推翻之前的方案,即便不推翻,临时增加功能整个项目上线的时间就要大大延迟,为了这个功能运营成本也要增加,性价比不高。即便最后客户坚持自己的想法,你也可以妥协一点,给客户说先增加一部分,等后续再增加,这样客户会认为你从他的角度考虑,也会很满意的。 自己公司的内部人员,当听到有新的需求要改动的时候,肯定是不高兴的不愿意干,或者已经开始开发了,临时改动不好改,也不愿意改增加工作量。此时,你需要评估工作量,了解参与到此项目员工有什么工作,是否有时间做新的需求。套路是先把所有的需求都提出来,大家觉得需求很多,肯定是激烈的反对,等评审的时候,再说实在不行,可以先做一部分,对客户有交代,其余需求,以后再做,这样大家也能减少工作量。这个退而求次的方法,会让大家觉得你替他们着想,领导也会觉得你是替公司节约人力成本,最终的结果是客户也满意,公司领导也满意,自己的开发人员也满意,这才是最好的平衡点。(3)学会知识延伸和换位思考 所谓术业有专攻,作为产品经理、项目经理或客户经理,不需精通技术,但是也要大体了解业务背后的实现逻辑,并能用通俗或大家都能理解的语言和多方沟通。不要把自己定位成传声筒,你所担任的角色需要让自己的知识向各方维度延伸,需要多了解各方维度的知识,要想让其他各方都觉得你专业,利用空闲时间多了解一些专业术语和业务逻辑,不需要学习的多么深入,能在沟通时不要让客户觉得你是门外汉就很好了,在客户看来,如果安排一个对合作的业务一点都不了解的负责人,客户直接不想和你沟通,客户的底线就是怎么也得懂点。 如果说“知识延伸”是在沟通层面解决了问题,那么“换位思考”就是在分析判断层面帮助你深入思考问题,让自己更加专业。提前预判客户会问自己哪些问题,提前想出应对的答案,这样就不会在别人问到自己的时候显得很被动了。(4)遇事要冷静先思考再汇报 遇到问题,无论客户有多么着急,都不要先着急去给领导汇报,即便是发现自己做不了决定,必须得让领导做决定,也不要立即去,事缓则圆,三思而后行。一定先要把情况梳理清楚,不要光想着这事儿得汇报领导,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如果把问题直接汇报给领导,而自己没有全面了解问题,一般情况下,结果只能是领导反过来问你一连串的问题,很多问题自己都没有弄明白,领导问的时候,一问三不知,要不就是回答起来模棱两可,自己没底气,然后回到“我再去问一下”“我再去落实一下”,场面就会很尴尬,这样你就成了客户和领导之间的传声筒了,领导还非常不满意,下面是几点建议,可以参考。给领导汇报或请示之前,你得先把事情的背景、当前存在的问题、需要领导定夺的问题、领导可能问你的问题,你的解决方案等分析一遍,想好如何汇报,再去找领导。和客户沟通之前,预先设想一下客户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如果无法满足客户,应该以什么理由说服客户接受,如果要是满足客户,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另外,还需要掌握一些谈判策略和技巧,这里不再展开了,这样的专业书籍很多,比如你觉得直接给客户说A方案,客户很大可能不会同意,那么可以先给客户说出比A更差的方案,当然客户不会接受,然后再说和领导反映下,经过讨价还价在拿出A方案,做一下让步,这样客户心理就容易接受,认为经过他的努力才争取到的。所以,多准备几个方案,先给客户差的,最后才拿出真正想给客户的方案,客户才会退而求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