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喇叭说起
本帖最后由 老园丁 于 2024-7-14 22:08 编辑记得小时候,科技还很落后,当时的较现代化的家用产品无非是一个手电筒,一个暖水瓶,另外家家都有个碗口大的喇叭而已。但这喇叭已经不是"曲儿小,腔儿大"的"传话筒"。而是一种把电能变成声音的扬声器。
每家每户将喇叭挂在主房屋的正墙上,引出两根铁丝,一根做地线,一根与街上的主线相连。一日三时,县广播站定点播音。“xx县广播站,现在开始广播”。那时,我刚上学,听不懂普通话;奶奶没念过书,也听不懂。奶奶常说:"里头呜哩哇啦,整天叨哧个啥。怪烦人的。"
那时,我虽然听不懂,但只要一开始广播,我就纳闷:这么个小东西,怎么会说话,是不是里边有几个小人?一次,趁大人不在家,拆开想看个究竟,结果弄了个稀巴烂,挨了一顿胖揍。
那时的庄户人家有表的很少,挂个喇叭,实际上也就是当个钟表用,因为每次播音都很准时。再就是听听天气预报,特别是过麦过秋。某年秋天,正值刨地瓜晒瓜干。一日下午阴天,家家都忙着上坡抢拾瓜干,而赵大个一家没任何行动。有人催他,他满有把握的说:"忙啥?我早就听天气预报了,没雨!"结果,晚上下了大雨,他家一千多斤地瓜的瓜干被淋,再加上连阴天,烂掉了一一丢了他全家几个月的口粮。赵大个看着喇叭火冒三丈。拽下墙上的喇叭摔到了地上,连跺几脚,骂道:"放你娘的狗屁,叫你说瞎话……"
......
过了几年,收音机来到了乡下。但那时纯靠种地的农家是买不起的。只有家里有工人的户才有这玩意。因此,庄户人家对工人羡慕,说起工人,总在前边加上一个"大"字——"大工人"。有工人的家庭和农家就是不一样一一吃的、穿的、住的、用的。收音机上盖块干净的毛巾,摆放在正冲屋门的方桌上,格外的醒目。
后来,刘兰芳、薛仲瑞播讲长篇评书,时间一到,街上不能下地的老人、少年,便会搬个板杌,到有收音机的人家自觉的、有秩序的、静静的坐在那儿听讲。半小时很快过去了,就听说书者一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一悬念,让老少听众一宿挂念,第二天琢磨,晚上又按时来接着听。后来,村里按上了高音喇叭,在村里的哪个角落也能听广播了,甚至在离村较近的地里干着活也能听了。
随着条件的逐步改善,我也买上了一个小收音机。可时间不长,就被不到三岁的女儿的半碗稀饭给报销了。我问她为啥?回答:"让它喝喝了。"呵!真不愧是她爸爸的闺女。
几年后,黑白电视机有了,彩色电视机有了,但那时还是电子管的,笨重得很,一般人家是买不起。
后来的电视机成了晶体管的……
后来电视机成了集成电路的……
电视机,体积小了,屏幕清楚了,价格便宜了。电视机,普遍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科技飞速发展,科技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学习、娱乐、购物、交流……
科技的飞速发展,五G六G的应用,上天,入地,下海。登月,取月壤,返回,三十一马赫的速度。电子,光子,量子研究的突破……惊天地,泣鬼神……
科技的发展,展现的是社会的进步,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
科技在发展,明天更美好……
https://img.app.720zq.com/pic/20240714/1720959617050112_352.jpg?watermark/1/image/aHR0cHM6Ly9tYWdpbWcuenlxLmNtL3BpYy8yMDE5MTIyNS9xaV9uaXVfMTU3NzIwNjgwNDMyNV80ODBfMzE2Xzg0OC5wbmc=/dissolve/50/gravity/SouthEast/dx/20/dy/20
https://img.app.720zq.com/pic/20240714/1720959617058811_398.jpg?watermark/1/image/aHR0cHM6Ly9tYWdpbWcuenlxLmNtL3BpYy8yMDE5MTIyNS9xaV9uaXVfMTU3NzIwNjgwNDMyNV80ODBfMzE2Xzg0OC5wbmc=/dissolve/50/gravity/SouthEast/dx/20/dy/2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