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前面:如果说二里头是最早的中国,那么新砦就是王权国家出现之前的曙光。 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夏王朝的年代估定为公元前2070年左右,当然还有其他一些说法。总之,在以传世文献为本位的夏王朝始年的推定上,公元前2000年的一个便于记忆的年数。 在考古学上,公元前2000年处于“龙山时代”末期。在此前后,大河以东的晋南地区,辉煌一时的陶寺文化由盛转衰(戴向明、何努等认为是石峁集团打败了陶寺,参考帖子11、14)。但是以石峁为代表的文化,影响范围在北方高原(陕北、晋中北、冀西北何内蒙古中南部),对黄河以南地区没有大的影响(也就是说陶寺不是二里头的来源)。 那么同时期其他文化呢?会不会是二里头的来源呢?在公元前2000年之前的1000年里,内蒙古东部何辽西的红山文化、黄河上游的仰韶文化大地湾类型、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长江中游的屈家岭-石家河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海岱龙山文化,在陶寺文明消亡数百年前直至与陶寺大体同时,这些区域文化相继生计而衰。 二里头位于洛阳盆地,北面黄河,南面嵩山,东西连接郑州和西安。在公元前2400年以后的中原龙山时代晚期,中原腹地的考古文化一般被称作王湾三期文化。该文化以嵩山为界,北边的又称作王湾类型(使用深腹陶罐),嵩山南边的称作煤山类型(使用三足鼎做炊器)。总体上看,龙山时代晚期中原腹地以各小流域为单元的聚落群广泛分布于中原各地,它们多为一个中心聚落所控制,内部等级分化明显,从而形成了一种邦国林立的局面(有点类似咱们山东龙山文化时期的情况)。各聚落之间相对独立、相互抗衡,嵩山南北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治秩序。 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曾经光灿一时的各区域文化先后走向衰败或停滞。新砦集团整合了嵩山南北文化,初兴于龙山时代末期,兴盛于公元前1850-前1750年。新砦的崛起,为随后以二里头为先导的中原广域王权国家的飞跃发展奠定了基础。二里头文化多可从王湾三期文化中找到源头,而二里头人不大可能是从外部挺进的,应该是中原群雄逐鹿的产物。
作为聚落的城邦面积狭小,也就咱们现在的一个县大小。而二里头作为王朝,疆域广阔
在远离二里头都邑的地方有很多“殖民据点”,或提供保护屏障,或提供铜盐铅锡等资源。
嵩山北。
嵩山南。
远古史完结撒花。写读书笔记真的消耗时间。最下面的图片,在电脑编辑的时候,居然看不到,那个图片是说当时中原腹地有数不清的聚落,这些中原聚落深受周围其他文化影响。 参考书目 1,《中华远古史》王玉哲 2,《陶寺——中国文明核心形成的起点》何努 3,《何以中国》许宏 4,《最早的中国》许宏 5,《翦商》李硕 6,《商文明》张光直 参考论文 1,《从芦山峁到石峁——北方高原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戴向明 2,《陶寺、石峁与二里头——中原及北方早期国家的形成》戴向明 3,《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夏博论丛》第一辑 4,《聚落考古与龙山文化社会形态》 孙波 5,《墓地空间结构与社会关系的关联性思考— 以大汉口文化时期墓地为例》王芬 6,《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严文明 7,《夷夏东西:从多元到一统的重要过渡阶段》栾丰实 王芬
本帖最后由 大福咕咕 于 2025-3-27 21:1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