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的供销社,一代人的记忆!有诸如日用百货、油盐酱醋、衣服布料、生产资料、农具马具、犁耧锄铧之类等等,那方为名副其实的百货商场。了解老物件有助于还原历史场景,重现供销社的辉煌。 让这一代人更了解以前过去农民使用过的东西。这是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

1、瓷夹板,夹电线专用,瓷夹电线瓷不导电,70年代家户安装灯都用它。原来是用来固定低压电线的,主要是家用的电线,这东西一般是6、70年代的时候使用,80年代以后使用的很少了。早在六七十年代每家每户都有三.五个夹着麻皮电线入草棚连接一盏电灯泡的!

2、这个物件叫小安,它的下方是用比较软的布和这个木头结合,这样放在生蛆的后背上就比较松软了,然后再把车的搭背放在小二上,下边再上给生生加上度带,这样车就平稳了,生处就可以拉住了。六,七十年代的马鞍子。骑马,驴,骡子用的装备,还可以驮东西用的。牛马骡驴背上的鞍子,想当年老头俺还曾经亲手做了一个呢,放到毛驴背上,让它驾着拉拉车装着几麻袋蔬菜去自由市?或走街串巷,大声吆喝做生意糊口呢。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平原地区农村集体用较大马力、重量和体积的柴油机抽井水灌溉农田秧苗,这个木质架子就是柴油机的底坐,起支撑作用,下面那两块厚实木板抽入土中固定,上面两根稍窄的木板上面有两排螺丝安装孔用来固定柴油机的,现在农村已看不到该物件了。

3、农村的铡刀,时代变迁快,很多老物件现在少见,只有40、50后可能认识。铡马草,牛草用的。一般都是铡草,喂马牛羊。还有多种用途,在过去脱?盖房用它铡草,养牲畜喂草用它铡草,等等等。影视剧中常出现老物件,年轻一代也可借此认识。有看过电视连续剧包青天,就知道这个是啥东西的。

4、电影放映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常有电影放映队在露天放映电影,用的就是这种机器。胶片电影放映机,在那个年代这个是属于高级的了。

5、坐钟,挂钟上发条用的扳手。我小吋侯家里就有一挂钟,同时有一个这上发条用的东西。给座钟或掛钟上发条用的,我家至今都还在使用,上海三五牌掛钟,1987年一一2025年,算来已经38年了,走时还相当精准。

6、土坯模子,它有个老伴:石锤。造土坯的模具,我弄过,刮红砖,青砖的。把泥放在里边剥平,干后用来建房屋用的。

7、棒槌,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古代妇女们在河边洗衣用的。早年人们洗完衣服,晾干了,在用棒棰,捶打,和现在用电运抖一样,把衣服运平整。是捶洗衣股、抖打毛毡毛毯土和灰尘的木棒槌。行理盖袄埔时长了可挂在院外绳绳上晒一晒太阳,用这个木棒槌打打土灰尘去去邪味什么的。还有比这个长(zhang)的长的棒槌敲打被子盖祆,这个是洗衣服时净衣去污捶打衣服的去污棒槌。

8、奶瓶,这个是五、六十年代给婴儿喂奶用的奶瓶,这个物件一定会勾起很多人的回忆。

9、这叫犁铧头。那是过去犁地用的铁铧,可惜是半截的,前半部分没有了。真正使用过这件农具的人,现在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了!而真正见过铸这种农具的人恐怕都已七八十岁。

10、存车牌,这牌子已40年了。自行车存车处,一车两牌,一挂车上,一交车主取车用!对接!这是在几十年前存自行车的牌儿存车人拿一半自行车上挂一半然后一对正确。看守自行車人员用的对号牌,半个挂車上,另一米给存車人,然后取車对上号骑走。如今没此行当了。

11、这个是手摇喷粉器,专用在田间喷洒粉剂(如六六六粉)农药。也有人将其改为家用风箱和炸炮米用的鼓风机。

12、这是剃头发用的一种工具。叫推剪,也可以叫轧剪,还有其他叫法吗。

13、我们叫钉牛是山林里拉木头用的,带尖的一头用锤子砸在木头的一头环里栓上绳子往山下木头用的。我小时候就用过了!

14、升,有标准的和小升, 标准的一升米等于两斤,小升一升米等于1.5斤,你那个叫斗,也有大斗和小斗,以前商人用大斗进小斗出来获利。

15、最难忘的是到商店看到琳琅满目的小人书就走不动了,还有就是快过年了那些年画。儿时的记忆,仿佛时光倒流,如梦如幻。青涩少年已转眼白头,怨念时光无情,但享岁月静好!

16、我家八二年买的大金鹿花了一百六十八,还是凭票买的。二八大杠还得是大金鹿,大硬座子,链子往后一倒就是刹车。

17、当年买了一个东方红牌口琴,三元一角整,我最心爱的童年玩物,可惜后来被邻家孩子偷了,心疼得不得了。

18、这个物件,见过的人少之又少,难度比较大,有人知道它是做什么的嘛?老物件背后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回忆是对文化传承。老旧物和食难寻找想就难想起来应值多回味有多种用途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