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普集盘龙山 山下有个传李村 李家将军叫李山
小长白山脉以摩诃顶为峰,从章丘延绵东去百里。山脉曲突,或连或断。章丘普集段北山脚之下,雨水沿沟壑流淌成河者,谓之曰:红石河。盖因河床经水冲击日久,显露出褐红色岩石之故。红石河北坡有祖营坞,往南就是齐家坞,齐家坞往东便是李家坞。坞者,近水停船之所、或防卫之小堡、或四周高中间低的地方。三坞古代之村居,临河近水,应该是近水停船之所。李家坞北依盘龙山,西靠龙溪河,东临环村水。地理形制上,前有青阳河水过,背依盘龙为靠山,流水环绕分左右,从风水来看,属善居之所。 此村从李家坞,改称链传庄,现名传李村,村中以李姓为主。传李村的李姓家族,据说并不同源。有属于章丘土著家族,有明初迁徙家族。原来几个家族居住地以流水沟壑为邻,似有岛据之状。《章丘县志》中曾有“李山,宝庆戊子任县令,能保聚生齿”的记载。听闻李家保存传世家谱者言,李家久居盘龙山前,宋金元时代曾出过将军、元帅。这支应该是章丘土著。另外,听说有一支李姓的家谱上记载的“李同”为李家始祖,普集镇万山村的李姓就是从这一支迁出的。
据2010年秋天传李村盘龙山上扩建工厂,挖出的石碑《大朝故元帅李公神道碑》以及《宗派之图》碑记载,结合李家家谱信息,更加证实了传李李家有一支确实属于章丘土著。
宋金时代,尤其南宋退居临安,山东以北尽数为金人统治,直到金宣宗抵挡不住蒙古崛起后的铁骑,也南迁至汴京。这个时段,河北、山东、辽东等地处在宋、金、蒙拉锯战地带,遍地的杀戮、掠夺、抢劫,使得原本生活艰难的百姓,如同架在了火盆上的羊羔,忍辱亦不得偷生,揭竿起义者当属青州、章丘长白山附近发起的红袄军,如同秋后草原上的火星,迅速引燃了大地。与此同时,山东、河北各地纷纷成立自卫武装用以自保。普集附近以李家坞李山为首的农人也组成武装,虽然以自身号召力吸引了不少参与者,但在当时山东的各路武装力量中,仍然实力太弱。这时候,临近的相公庄黉塘岭驻上驻扎着一支队伍,就是以张荣为首打着“抗蒙护家”旗号的一股较大的自治势力。 张荣者,字世辉,历城人,先世清河人。生于1181年,卒于1263年,年八十三岁。有文记载,张荣“尝从军,为流矢贯訾,拔之不出,令人以足抵其额而拔之,神色自若。”勇如三国时夏侯惇。在1216年左右,山东地区以红袄军为代表的农民起义蜂起,张荣率乡民至章丘之黉堂岭结寨自保,竖起抗蒙大旗,并受金朝封号。在1218左右,张荣率部攻占了章丘、邹平、济阳、长山、辛市(在临邑县境)、蒲台、新城及淄州等地,并据而有之。张荣的采取的战略战术就是游击战,大兵至,则清野入山:大兵退,就进占城池。1226年,东平、顺天皆归降蒙古,张荣遂举其兵与地纳款于按赤台那衍。按赤台引张荣拜见元太祖,成吉思可汗授张荣为金紫光禄大夫、山东行尚书省、兼兵马都元帅、知济南府事。以后,张荣部听任蒙古调遣,元太宗窝阔台灭金,张荣曾率部征战于河南,屡立战功。忽必烈即位,封张荣为济南公。张荣之墓在今历城章灵丘村(张灵丘)北,元廷追赠张荣为推忠宣力正义佐命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济南忠襄王。
当年宋、金、蒙纷争天下,北方各路裂土自保、拥兵自重的地主武装,得到了金朝的封以高官加以厚爵,以此收买利用,意在借之抗蒙保疆。张荣势力最初借金朝的册封,成为了官办武装,虽然金朝一文也给不了,给了官职就给了权利,征粮征税就成了正统。李山率部投靠,也成为名誉上的金朝武装,26岁的李山被任命为千户。李山随张荣攻占了章丘、邹平、济阳、长山、蒲台、新城及淄州等地,使这支队伍成为山东境内三大势力之一。李山也由千户而都统,由都统而军判,由军判而章丘县令。史书记载,当时金朝封的县府官职,一律不发官员俸禄,自给自足,取财于民。同时武官文授,就是金朝拿自己管不了的地区,让替自己卖命的武装就地征晌、征禄,李山随军功增多也成为章丘在金代最后一任县令。 战事变化,蒙军在北方击退金宋势力之后,张荣遂投靠蒙元,成吉思汗授张荣为金紫光禄大夫、山东行尚书省、兼兵马都元帅、知济南府事,追随他的李山也因积军功升迁为骠骑卫上将军,并遥授东平治中 ,属于武官级,正二品下,行政级别为东平地区级别长官(因是遥授,实际俸禄还是章丘县令的收入)。此时他又是蒙元初期、史书上没有记载的、实际的第一任章丘县令。或者说,享受章丘县令的待遇。 直到1232年元太宗窝阔台命各世侯率军襄助元师征战河南,张荣也参加了灭金的征战,并分兵于李山。李山在河南战死,李山死后,张荣申报元廷,以御葬之礼葬李山于盘龙山之阳,羡道置石人、石马、石羊、石虎、石望柱等物,并遍植松柏榆楸于其上。参照邻村齐家坞(后来的于家村)于姓家谱记载,于姓人家因为要买本村李家之地作为家族墓地,齐家坞李家故意刁难不卖,幸得邻村李姓征西将军之孙李嗣白友情赠送渠地五亩,作为于家墓田得以救急的感谢记录,此材料也佐证李山及其子孙的武将官职。 李山独子李秀实,当时陪伴张荣长子张邦杰在蒙古当做质子,置身数千里外的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境内,在合赤温兀鲁思的藩王府侍奉也速论公主。李山死讯传来,李秀实返回,承袭其父爵职,授征行元帅。1237年十二月,李秀实请济南府儒学学正李先生撰写了《大朝元帅李公神道碑》文,并刻之坚石、立于羡道。一百年后,1326年李山曾孙李思孝再立李氏宗派碑于盘龙山李山墓前,是由章丘县主簿白泉庄人秦景锡篆额。
世道轮回,沧海桑田。盘龙山上李山墓田从失修到荒芜,从荒芜到破败。期间,于家村的于姓家谱中,还记录了六世祖于渊深探访李元帅墓地的故事,当时已经是明朝建立后大约一百年的时间,加上不足百年的元朝时间,李家元帅墓地建成已经二百年了。墓地多年无人打理,树木森森、墓道荒芜。每逢大风,总有怪声的风吼,似有虎豹鬼怪,人不敢入内。于渊深和弟兄数人,知道李家赠送墓地的事,心怀感恩,大胆深入,清理了朽木乱草,摆正了墓道上的石雕,修整了路径,从此,墓地再也不发出吓人的动静了。 再往后,经历了明清民国,一直到当代,墓地墓碑都掩埋地下,这段历史也从人们记忆里淡化如烟,直到2010年翻出残碑,才引发不少当地考古和研究历史人员的关注,从碑文的字里行间,从家谱、村史、县志,才还原出些许本来面目。 李山从揭竿起事到成为蒙元部将20多年,基本上都活跃在章丘的黉塘岭、水寨、普集,主要起到了保家乡的作用。其间,青州守将张林弃金投宋,张荣和李山也响应投奔。宋朝廷的“宁和不战”和金朝廷的“空头支票”一样,不仅不能帮助队伍壮大,在蒙元强烈攻势下也如朽烂枯木,根本抵挡不住风雨。 自从南宋退居临安,金朝占据了山东以北的北方区域,尚未从游猎部落转型成功的政权,管理的野蛮度和百姓承受度超出极限,内部诱发红袄军农民起义,外部强悍的蒙古部族觊觎。山东、河北、辽东成为各路势力的演兵场,当地百姓只剩下杀人或被杀的唯一选择。章丘普集传李村的李山揭竿而起,就是选择了前者。金人的野蛮、蒙古的彪悍、汉人的勇敢厮杀成牺牲品,为历史进展、祭祀和平沦为三牲,换取下一个朝代的诞生。 真可谓: 江山风月久,民生难求生存。红石河的家族英雄,不可忘却! 自保为初心,弃耕犁举刀枪,盘龙山之豪杰振臂,李山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