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岁月沧桑 往事如烟,这件事......始终挥之不去......
安徽宿松有我的老战友,1994年周游了一圈,战友相逢真是热闹,快活,水网湖泊,绿树成荫,长江水乡哦,让北方多是干旱,荒山秃岭的我们,见水兴奋,流连忘返。 其实在1969年我就来过一次,不,隔年又来过一次,当初是机密,现在说来无妨了。我们三营营长是这里人,偏偏认了当地一地主为干爹,文革复查干部,这可是大事噢,对啊,你一个贫农的孩子怎么能认地主为干爹呢?阶级斗争为纲的年月,非同小可,要调查,要查清,于是我随家是当地的一干部外调来了。 乘火车北上,武汉坐红旗号大轮,安庆换小轮,终于登上了复兴码头,宽阔的长江尽收眼底,两岸柳树正吐鹅黄色的嫩芽,片片水田,虽在江北也是江南风光。 走村串户的调查开始了,同事是当地人不愁听不懂俚语了,几圈走下来,基本眉目清楚了。解放前,营长这阿儿长得俊乖,地主(那是还没有划成分)见了喜欢,问愿不愿意读书哦?穷人的孩子难得读的起书噢,就说愿意哦,与家里一说,父母高兴地千恩万谢,拜交,磕头认了干爹,农村认为认干爹,孩子长命,又是财主干爹,给书读,这真是天上掉下金元宝的事情哦,营长也因此接受了高小教育,到部队也算是个认字比别人多的知识分子,可碰到了文革,这一查,就永远理不清喽! 周围跑了几个村,找老年人座谈,都这么说,当地风俗,营长阿儿长的帅,再是老地主的儿子上私塾,需要有个伴读的,小孩子吗有个伴不孤单。那就形成材料,念念认可,按手印…… 到镇,那时候叫公社盖章,机关头头们都熟悉营长的,一是在当地也算是出的大官,二探亲回家串门走走,乡里乡亲的从小一起长大都相识嘛。他们讲,这样一搞影响领导进步唻…… 他们也赞同这种说法,属实,痛快地签字盖章。 凯旋归队,审干办一审查,那里过的了关哦,拿阶级斗争的理论对照,严重不成立!地主为什么要认穷人孩子为干儿子?乡俗呗,调查失真…… 半年后又重新调查,还让我去,那位同事因属于同乡换后勤一助理了。交代了方式,做法,还要调查本人与地主多年来的来往情况。路熟了,又回来了,座谈访问,还是那个样,那个说法,没有什么大的出路。至于来往,是个问题,农村嘛,成分也就搞运动开会才计较,平日都是乡亲街坊,辈分关系,忙种田,谁有心思天天研究考虑这个,再者,婚丧嫁娶,孩子生日娘满月的,习俗免的了吗,不是干爹关系也要随份子来。探家,仗着亲情也是要走走哦,有来往(回去主管还是批评没有把次数带什么礼品调查清楚)。材料拿到公社一看,说完了,追究这个的话,营长当不成了,属实哦,只有盖章(那时候还不兴走门子找关系,像时下的送钱通融,各级都正统的很)。 几个月后,营长复员了,哪里来那里去,回家乡还是农民。十年后落实政策改转业了,据说安置到一个煤矿,承认干部身份,营职待遇,铁打的硬盘流水的兵,军队不养老早晚都是要走的。如果不是复员,早按正营级转业,也许留在了大都市,回家乡也是副科级的,唉!沾了地主读书的光,也就吃了这亏。 20年后,出差路过,到县城看望战友,自然要到复兴走走,那里好几位老战友呢,谈及拜会老营长,他们懊悔地告知,就这个春节前,回家发生车祸去世了!我惊呆了,怎么会这样?命运怎么这么捉弄人?战友也吃惊你这是怎么了?我简单一提及,他们都气愤了,原来是你小子调查倒腾的老营长哦?是我,我曾来过两次,周围几个号村屋都跑过,有位老战友在镇上任职,到他那,就是原来的公社驻地,我能不熟吗,他们都嬉笑我曾是“内奸”,也算是吧,那是组织需要,就那样的形势…… 本想拜会老营长解释解释,他走了,永远地走了。其实战友中,坎坷,后悔,忏悔,遗憾......不尽人意的事多多,人生那有一帆风顺的,时局,运动,机遇,造就了多少人间喜剧悲剧,只有往事回忆,才让人留恋。
本帖最后由 老兵 于 2025-5-16 08:3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