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找回密码
 注册

扫码登录更安全

手机验证码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章丘直聘五周年
查看: 7407|回复: 1

[闲谈阔论专题] 章丘这些古井你都知道那些?

[复制链接]
阅读字号:
 楼主| 发表于 2025-7-13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代先民们要么逐水而居,要么凿井而驻,无水的地方人类是不能生存的。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城市、集镇、部落村居一般沿河而建,没有地表径流的地方,人类只能凿井取水。井的发明,有“黄帝穿井”和“伯益作井”两种说法,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从成语“塞井夷灶”“背井离乡”也可看到人和井惜惜相依的紧密关系。


章丘做为人类最早生活的区域之一,村居散落在山地、丘陵、平原,地形多变,因此村落中的古井也各有特色。井水按口感分甜水和漤水,是因水中矿物质差别大造成的。甜水入口甘爽适合饮食、泡茶、酿酒等日用;而漤水因含卤水成分,则入口苦涩,口感差,但适合做豆腐,例龙山水豆腐白、软、嫩、滑,应了俗语“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201006slxnpxr03xwd5x05.jpeg

(朱家峪坛井七折)


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一些村落消失了,古井或填埋湮淤亦或失迷失考,大部分不见了踪迹。在老村落中偶见凿井碑刻、辘轳石支架等,才能追忆起小时候打水、挑水的零落片断。章丘现存的部分古井,保存完好的大部分在山区老村古庙、平原的历史文化名村等地;普通村落中的古井因干涸和安全因素等原因,大多填埋或篷盖了。我老家有一口老井,开凿于清光绪末年,旧时用以浇园。干涸后夏季用以食品菜蔬的保鲜,效果岀奇得好。


章丘著名的古井,有危山圣井、雪山寺上方井、下方井,圣泉寺圣泉井、白云寺永泉井、圣水灵泉庙古井、南大寨古井、三德范漤水井、复祥和酒店古井,马家峪古井、朱家峪坛井……

201006lvpprdddpxbddrzb.png

(平陵城陶井壁)


章丘最古老的水井当属2004年在东平陵城内发现的陶井,陶井已湮圮,只保留下来两段陶井壁,直径1米左右,高0.2米,壁厚0.02米,外壁有细密的绳纹。当时的井是用陶圈一节节套叠起来,而不像后来用石或砖砌筑而成,这两段陶井壁现存章丘博物馆。


章丘第一古井,当属危山圣井。章丘古八景第一景物“高耸危山圣井澄”,即指此古井。井在危山之阴半山腰,井深4米余,阔1米余,井壁青石垒砌,八角石砌井口,常年不涸。圣井水质甘冽,历代文人墨客多来此品茶论道、吟诗作赋。明清进士李开先、牛天宿,清康熙胡山道场的开山祖师毕太和道长等,都曾在此逗留。清进士牛天宿曾有诗赞圣井,生动地描述了圣井水的神奇和妙用。诗曰:

危山九仞矗晴空,一水盈盈石窍中。

断壁雨来声淅沥,层岩云过影溟濛。

味甘不羡江心美,源远疑从海底通。

到此烹茶消内热,应知两腋自生风。


同时,危山圣井还是章丘著名的求雨圣地。明朝县令陆里,字希远,宜兴人,进士。公廉勤慎,有循吏之称,搜摭事实,创修弘治版《章丘县志》。他曾于弘治二年(1489)在此祈雨,碑记曰:“古迹有圣井之名也,方遇旱年,垂瓶口悬于井半,若肯虔心祈祝,水为方满,即时作霈,然后降雨,苗稼长茂。”此后,多有县知事、地方领袖来圣井按此法祈雨,甚是灵验。现古井旁立有碑碣,正面书“圣井”,背面是书法家韦义长所书的章丘古八景诗。

201006ek9nvp78glmkvpum.jpeg

(危山圣井)


章丘十二景之胡山东麓,有章丘县级文保单位圣水灵泉庙,庙下的石堰壁正中有窟,窟内有三米深的石井,水自井壁和井底石缝中流出,不溢不涸,水质优良。清道光《济南府志》载:“泉出山半,流入石井,不溢不涸,祷雨辄应。”自毕太和道长开山胡山道场后,此处做为祈雨道场更是香火旺盛,名扬齐鲁。清康熙辛丑(1721)年章丘大旱,山东臬台海州人黄昺遣下属朱家峪人朱士豸在此求雨成功后刻下了石楹联,“祈数滴渊潜散长空而成时霈,保万家烟火借斯泉以度丰年”,以赞古井。

201006ip6muui2x8ppd1mi.jpeg

(圣水灵泉古井)


相公庄街道梭庄东黉堂岭上的雪山寺内,有一山石砌筑的古井,名曰上方井。清道光《济南府志》载:“上方井,在县东二十里,其泉从石罅中沁出长流,冬夏不竭”;清顺治进士梭庄人李缙明在《啸园自记》中描写道:“雪山寺,为郑康成先生读书处,绝顶有古井,泉水幽澄,淙淙出崖,下绕僧厨,迩虽渐堙颓。”于钦《齐乘》引文曰:“郑玄注诗书栖此山,上有古井,独有细草叶似薤,俗谓郑公书帶草。”古井即上方井,用块石垒砌,井口方约三尺许,深约丈余,水自井中溢流。井边生长一种细长叶、韧性强的草,叫做郑公书带草,传说是郑玄用来捆经书的。古井旁原碑碣林立,其中明弘治年章丘县令陆里的《题上方井》诗碑最为著名:“上方颙望远,宛若泰山形”。2006年春,我去雪山寺上方井畔寻访此碑,遍寻不见,疑被人推入井中,遂攀井壁而下,亦无所获,甚是憾事,所以对上方古井印象特别深刻。上方井下里许是下方井,二井上下遥映,视作天成。雪山寺西北数里的圣泉寺内,有古井曰圣井,又作圣泉,寺因井名。井在山门院内,石砌圆形井口,高出地面,井深二丈余。清道光县志载:“圣井,在县东十里圣泉寺,味甘冽,西流入獭。”清康熙二十六年,回村进士刘渡撰书,牛推官庄进士牛天宿助缘的《重修圣泉寺碑记》中载:“有寺,有泉,泉水由峪中仰出,剖露清秀,滃然有声,爰叠石而甃之为井,盖以护泉处,为游人牧竖所濁龌也。”可知圣泉古井是为护泉而叠石甃成的。危山圣井旁原有圣泉寺,长白山圣泉寺内有圣井,二地多被文人墨客吟咏,以致后人经常混淆这二处圣泉寺、圣井。长白山圣泉寺古井和雪山寺上、下方古井的水属玄武岩裂隙潜水,以味甘冽、质清纯闻名。旧书载:长白山摩诃顶(沫湖顶)上有昆卢寺,在其神座下有井泉,不流不涸,甚甘冽,僧人称“甘露水”。我十几次登顶摩诃寻访,寻到了残存的青石神座、大殿青石柱础等物,却因墙塌房圮,一直没寻到这口神秘的井泉。章丘的老寺庙中多有古井,被毁圮的不多,其它的还有刁镇街道曹峪的兴隆寺古井,曹范街道白云寺的永泉古井等。

201010jne1r0lu50uuulzu.jpeg

(雪山寺上方井)


井在一个村落中的地位,那是至高无上的。凿井、淘井那都是乡民的头等大事,如是官井,在古时要立碑叙事,领袖善人都要名刻其上。像文祖街道马家峪村的“一泉八碑”义井,大寨村的南井,三德范村的漤水井,普集街道池子头村翰墨池南官井等。

201012swaeyfbbrrgsbbo4.jpeg

(三德范铁井)


三德范村北头东道巷的井棚内,有一眼铸铁井口的老井,深约40余米,经年累月柔软的井绳把铁井口上磨岀了深深地豁口。俗语说: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这软绳磨铁井口的功夫,更说明了水井的重要性及取水的困难。井旁有清光诸二十四年、民国十六年的二块残碑,叙述了三德范人凿井取水的艰辛及执着。


大寨村是章莱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当时凿南井时,除却本村民众捐募,连附近八庄,甚至莱芜民众也进行了捐献。盖因出门在外,不能背着井走啊,路过大寨,讨口水喝,也是腰直气壮的。经年累月井绳在井口上磨出的绳豁口更是让人触目惊心,石井口上的豁口有十几条,深达三寸之多。旧时大寨村外出的商贾回家过年曾说过一个轶事:南直隶客商经过大寨村时,好奇井上的绳豁口,细数三遍记在心中。一日在途偶遇大寨村人说起大寨村的风土人情,大寨村人对答如流。南商最后突问贵庄井口上有多少绳豁口,大寨人顿时懵头无言以对,南商笑曰,他非大寨人,所以细心数过了。而大寨人熟视无睹,习以为常。

201013e188a2h8f3l03d8d.jpeg

(大寨古井)


胡山脚下马家峪,自古缺水,在村中十字路口的井棚壁上,嵌有石碑八块,起自清雍正五年(1727),终自民国三十一年(1942),称作“一井八碑”。碑文记述的是马家峪人凿井取水的艰难历程。八碑中的《德泉碑记》《福泉碑记》则把善人马朝宦高风亮节细致地刻画岀来:“捐田修路掘井,永世为村人所用。”这口古井身兼官井和义井之能。


普集街道池子头村翰墨池南官井,整砂石的方形井口,井壁条石砌就,是过去村中重要的饮水井之一。1981年春大旱,井水渐趋干涸,村民商议淘井(清淤深挖)增加出水量。在村中长者主持下,年轻小伙吊起井壁石,轮翻下井清淤,妇女则在上面拉绳吊篮,经月余淘井工程方告峻。当时并无工钱之说,水中淘井的年青人吃的是东家的鸡蛋西家的葱拼凑出的菜肴,喝的章丘县酒厂所岀高度高梁散酒。井下湿潮,饮酒用以祛寒湿。淘井,一呼百应,在人心目中那么重要!


明水街道王白庄旧时有复祥和酒店,即现在山东百脉泉酒业前身。酒店院内有口古井,井水清冽甘爽,引流酿酒,酒质醇香浓烈,有独特的浓香,被老酒客们戏称为“王白庄漤水”,现古井及复祥和旧址已被列入章丘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章丘南部的一些历史古村,像垛庄射垛、岳滋,文祖东张、桑黄、皇禄泉、田广等村落,还有许多依旧使用的古井。


来源:爱章丘
合作热线:0531-83776677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及时联系删除



发表于 2025-7-14 12:0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章丘历史厚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服务时间:9:00-17:00

我的网址|帮助中心|免责声明|隐私政策|用户协议|举报投诉|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电子执照|论坛微信|删帖申请|章丘人论坛 ( 豫ICP备17038206号-2 ) 劰载中...|网站地图
劰载中...|网站地图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我们一直在努力 zq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