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姜庙会 颜文姜是一位生活在晋代的孝顺妇女,她的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颜文姜的故事主要讲述了她心地善良、忍辱负重、孝敬公婆、照料小姑,最终为救公婆、小姑和一方百姓,舍身堵泉眼,坐化为神。这个故事经过千年的传颂,对中国的孝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庙会起源 相传博山有一孝妇名叫文姜,因冲喜而被骗进婆家,又因郭郎病重婆婆便让文姜与其小姑拜堂成亲,不料寅时嫁进颜家女,卯时死了郭家郎。自此文姜背上了扫把星的名号,婆婆百般刁难,让她每日去离家十几公里外的泉水处去挑水,为了不让文姜偷懒,婆婆找人定做了两个尖底桶。除此之外还不让文姜回娘家,文姜日日夜夜照顾公婆小姑,她的孝诚感动上天,神仙赐她神器,她便不必去远方挑水。婆婆发现蹊跷,让文姜走一趟娘家,没走多远,婆婆发现奥秘,一看原来是一根马鞭在水瓮中,一把抓出来扔在地上,顿时山崩地裂,大水从瓮中漫出淹没了郭家。文姜见状跑回家中救公公婆婆,一家人淹死在水中,文姜坐在瓮上坐化成神。人们为她建祠立庙。经过千年的演变,博山人民将每年农历五月最后一天定为接颜神,六月最后一天定为送颜神,届时文姜娘家八陡镇各村便来到文姜祠接文姜回家省亲,满一月后再送回。接送队伍浩大,有彩旗、锣鼓、轿撵、秧歌、腰鼓等队列,沿途商家纷纷摆合并图册 供品,人山人海,人们争相摸轿子,热闹非凡。 世间的人们最崇拜的就是神仙,何况文姜是孝神,人们把颜文姜传称为"颜奶奶",邻居们都筹资在其居住过的房子处建了祠堂,香火不断。历代帝王借"忠孝"维护江山社稷一统天下,又为颜文姜扩建庙宇,时至今日,文姜祠以占据半面山,颜文姜故乡的娘家人,每年农历五月最后一天到庙里请"颜奶奶"回娘家,满一月再送回到庙中。场面盛大,成为博山的一项传统,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颜文姜祠 颜文姜祠,又名灵泉庙、顺德夫人祠,俗称大庙,位于博山城郊西南境内凤凰山南麓。它始建于北周(公元557年),更建于唐天宝元年(742年),宋熙宁八年(1075年)扩建,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增建,一九九三年春夏经过建设整修,集声光电动功能塑制《颜文姜的传说》十组群像,整补描绘殿字,更新石阶,重砌南道,新植花草,增添钟楼,装点茶室,占地3660余平方米,颜文姜祠是仅存的3座唐代木质建筑物之一。 接"颜奶奶" 每年农历五月最后一天傍晚,位于博山区八陡镇的阁子前村、青石关村、东顶村、虎头崖村、北河口村、新生村、苏家沟村、黑山后村、金桥村、增福村、北峰峪村、和平村、向阳村等十几个村子都组织队伍前往颜文姜祠接"颜奶奶"回自己村。每个村子都有个专门为颜文姜建造的小庙,每个村都用轿撵护送文姜,在轿里面放置的,有的村是张画像,有的村是个神像,有的村是个牌位。一般有彩旗队、锣鼓队、护送轿子的、腰鼓队、秧歌队、军鼓队等几百人组成,他们都是乘车去文姜祠,再步行返回,路途有十几里路。沿途商家都摆上贡品,前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人们可以上前摸轿子,祈求平安和好运。其中阁子前村被认为是颜文姜的正娘家,每次都是最晚一个接回来的,人也是最多的,而且每次都是步行,别的村子有些是直接乘车回来的,诚意就在此显现了。 送"颜奶奶" 在接"颜奶奶"回娘家省亲一个月后,八陡镇各村再把颜文姜送回颜文姜祠中,这次场面更大,送"颜奶奶"的队伍比接时更加浩大,人也更多,这次是步行送回,往往好几个村子都凑在一起,出现好几顶轿子,场面壮观。送"颜奶奶"时,是走着去颜文姜祠的,人们簇拥着轿子,这次不同的是加入了各村送给奶奶的钱粮,都是折出的元宝拼成的金山银山、穿成串挑着等。沿途商家都摆大贡,有些商家还做大袍子。奇怪的是几乎每年送"颜奶奶"是都会下点雨,有人说这是"颜奶奶"不想这么快回去而哭泣所成。送奶奶是博山最热闹的一天,吸引许多游客前来观看,能使更多的人了解博山的孝文化。
本帖最后由 韩少伟 于 2024-7-23 12:0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