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找回密码
 注册

扫码登录更安全

手机验证码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Ƹ
ȫ
查看: 5425|回复: 4

[闲谈阔论专题] 章丘非遗项目亮相国家级博览会

[复制链接]
阅读字号: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7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月17日至21日,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济南举办。本届博览会将展现非遗连接现代生活之美,让非遗“活”起来。聚焦非遗在现代社会展现的生态美、匠心美、创业美、互鉴美的特点,设立“美在生态更生动”、“美在匠心更创新”、“美在乡村好光景”、“美在交流与互鉴”展区,展示我国非遗系统保护、传承有序、成果丰硕的生动局面。

章丘区文旅局积极组织辖区内的8个非遗项目参与本次活动,邀请大家共同来看看这场国家级盛会上都有哪些“章丘元素”。


章丘葫芦雕刻



01


172230phixhh12qq2xiscs.jpeg

省级非遗项目。章丘葫芦雕刻作为葫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料考究,多选取本地所产大型、亚腰、扁圆等优质葫芦;以针刀并用为工艺特色,大处捉刀彰粗犷,小处用针显精微,整体追求“刻破肌理”的雕刻效果;独家秘制松汁墨料,雕刻与上色同步进行,力求达到“入骨三分”的色彩效果;创作题材生活气息、地域特色浓厚,创作主题与礼俗文化、佛道文化、图腾崇拜紧密相连,展现出淳朴、厚重的艺术风格,彰显出章丘地域文化特色,渗透着当地传统审美意识与文艺流变趋向。在传承发展中,济南友谊葫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作为该技艺的保护单位,通过建设葫芦文化产业园、开设公益培训班、参与宣传展示、搜集整理文献资料,使得该技艺保护传承工作成效显著。

金属范铸技艺



02


172230qkeiz2ksi4nkpnoi.jpeg

市级非遗项目。该技艺是以银合金为主要原料,经建模、制模、熔炼、浇铸、打磨、錾刻、鎏金、描金、修嘴等工序手工成型的传统技艺,制成集实用、观赏、收藏于一体的齐臻堂点银壶,故又称为“点银铸壶技艺”。该技艺系秘方点银,产品“点银壶”高标准顺利通过国家质检中心4806.9--2016 国标检测。历经几代人的积累与传承,在遵古炮制的原则之上,整合改良了13道传统工艺,推出了齐臻堂独有范铸点银壶系列,集传统文化与现代康养保健于一体,器形典雅,出水如注,断水如刀,煮水品茗,珍玩收藏皆宜,渗透着当地传统审美意识与艺术趋向。壶身所刻人物造像选材极具传统的文化内涵,恰如其分的满足了当下人们的文化需求。

章丘黑陶烧制技艺



03


172230hehguhz8zdicmehd.jpeg

省级非遗项目。1928年,中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现济南市章丘区)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龙山文化”,它以黑色陶器为其特征,所以又称之为“黑陶文化”。龙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断代为新石器后期,已进入文明时期。目前,龙山的后人们正用心传承着这一精湛的章丘黑陶烧制技艺。龙山蛋壳黑陶“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掂之飘忽若无,敲击铮铮有声”,手拉坯蛋壳陶杯最薄处0.05毫米,最高达27厘米。这是全国唯一用历史工艺制作的蛋壳陶,因为技术难度高,成品率很低,别人都不敢尝试。蛋壳陶杯造型典雅,通体流畅匀称,给人们无限美的享受。被世界学术界、艺术界誉为“二十世纪最辉煌的艺术成果之一”。

蒲苇草编手工技艺



04


172230ceyb7y6fy46eznn7.jpeg

市级非遗项目。蒲苇草编手工技艺是章丘白云湖地区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老手艺,也是白云湖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基本技能,世世代代以此为生。该技艺以编织技法多样、编织手法细腻、编织图案新颖、编织制品紧跟时代潮流著称。该技艺以湖区生长茂盛的蒲草、芦苇为原材料,用模子、锤子、锥子、粘布等工具,通过单编法、双编法、多编法、十字编织法等几十种编织技法, 编织出蒲团、动物、花鸟、人物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各种生活居家用品和艺术品。蒲苇草编编织细腻、柔韧、色泽鲜艳、经久耐用。尤其在第五代传承人刘永峰的努力下,从蒲苇草编的居家用品创新出蒲编书法、花鸟、人物等艺术品,拓宽提升了蒲苇草编传统技艺,使技艺的发展紧跟时代脉搏。

章丘



05


172230b6gezj3x8zy5jzy1.jpeg
市级非遗项目。章丘陶艺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利用章丘丰富的陶泥资源,开发了多种产品:有陶壶、花器、人物等。产品多以日用陶、观赏陶为主,尤以极具特色的砂壶、砂锅等为代表。章丘陶艺制作方法有:陶轮轮制、雕塑造型、泥片造型、盘筑法和印坯等。章丘陶艺延续了古老陶艺的传承,承载着章丘传统文化的审美观、理想情趣和精神追求,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及解决当地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传承发展中,章丘陶艺在第五代传承人彭克群和李德高的努力下,以德高群艺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为平台,开设公益培训班、参与宣传展示、搜集整理文献资料,使得该技艺保护传承工作创新发展。

彭氏和香制作技艺



06


172230ig9r3wuzr53tt6i5.jpeg
市级非遗项目。彭氏和香作为一门传统手工技艺,从香料选配到产品成型,要经过多道工序,颇具独到的传统技艺和特色。彭氏家族是制香世家,清朝道、咸年间开始经营磨香、制香生意,已有 100多年的历史。第四代传承人彭燕继承祖业,受祖辈熏陶与启迪,师古而不泥,守正创新。提出了“和、静、清、寂 ”香理;注重理论、科研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彭氏和香的技艺,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传统“和香”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彭氏和香传统制作技艺选料讲究天然纯正,注重香药同源,不偏不倚,贯穿“中和”的儒道精神和原则,同时注重齐鲁文化元素的融入,内敛阴阳五行的“相生、相胜”,其香品源于自然,融于生活,馈于健康,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厚重的香文化。

五音戏



07


172230r47onen77ztzcbf4.jpeg
省级非遗项目。五音戏原名肘鼓子戏(或周姑子),清康熙年间起源于章丘区文祖街道青野一带。当年,青野村艺人谭湘子,在青野组建了第一代周姑子戏科班。1920年至1937年,是周姑子戏向五音戏转化时期。青野村周姑子戏科班第五代传人靳成章、靳成花组织的戏班及他们的徒弟组织的班社,活动在济南、淄博一带。此时期邓洪山以艺名“鲜樱桃”名扬齐鲁大地。这一时期也是五音戏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它的剧目逐渐向中型、大型戏发展,它的唱腔不再是四句一反复,它的表演也不再单一化。一九三五年秋,经马彦祥介绍,邓洪山带领两个“武场”和两个男演员,应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之邀,灌制唱片,由此改“五人班”为“五音戏”,从此这个名称便沿袭下来。

黄家烤肉制作技艺



08


172230sczysr4uyjhw95s9.jpeg

省级非遗项目。黄家烤肉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明洪武二年(1369年),黄氏先祖兄弟三人,一筐一担从冀州枣强县黄家窑迁来山东,定居章丘县城。先祖一家初来异乡,生活窘困拮据,终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为了养家糊口以补生活,遂在章丘城北女郎山以打猎为生,后来又烤成熟食叫卖。时间久了便熟能生巧,所做烤肉愈来愈美味,颇受顾客欢迎。经过几代人的研究,至明朝末年终于形成了用土坯围成炉,将肉吊在里面焖烤的生产工艺。随着不断的摸索、改进和加工,终于烤制出了脍炙人口的黄家烤肉。黄家烤肉特点:整猪烤制,一头200多斤的大猪,经过加工制作,一次性烤熟。烤熟后,以鲜香味浓、色泽金黄、皮酥肉嫩、肥而不腻闻名于世。

(信息来源:章丘区文化馆)


发表于 2024-10-17 20: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4-10-18 06: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4-10-18 06: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4-10-18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俺这个是不是属于非遗
2.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服务时间:9:00-17:00

帮助中心|免责声明|隐私政策|用户协议|举报投诉|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移动客户端|电子执照|论坛微信|删帖申请|章丘人论坛 ( 豫ICP备17038206号-2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我们一直在努力 zq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