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记忆
——父亲
父亲在儿的心里永远是最爱的人,父亲在我的记忆中,是2000年农历五月二十三日病逝的,说来已有十二年有余。在这些年的时间里,父亲的音容笑貌时常缠绕在我的脑海里,与父亲的梦中相会使我或从欣喜粲然中醒来,或从痛苦流泪中惊奇,是啊在我的心目中,父亲是山,永远矗立在我的心中。
父亲这一生没有真正的享过清福,他为了家人的幸福从城市转向农村,背离故乡黄河迁至异乡辛寨,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不喊屈叫冤。少年时期生活在苦难的煎熬之中,青年时期投身革命和建设之中,呕心沥血,中年和晚年时期又投身到农村发展之中,为农业增收、农民脱贫、农村发展抛洒汗水。他一生忙忙碌碌,想别人所想、急别人所急,唯独没有想过自己,对家中的事、对自己的事从不放在心上,对集体的事、大家的事,可谓是废寝忘食、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对儿孙,我的父亲是慈祥的。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是一个和蔼可亲、待人热情的长者,他从不训斥子孙,总是循循善诱,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如何面对困难,可为我们的每一点进步而欢喜,为我们取得的每一个荣誉而骄傲。小时候妈妈给我们定下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我们兄弟只要在外惹事,回家必受责罚。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打架,脸上留下了道道伤痕,母亲发现后,不问缘由就要动手。在这紧要的关头,父亲走到了我的身旁,俯下身子看着我的累累伤痕,关切的问“痛吗孩子?”我点点头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父亲拉着我的手说:“在外边做事,要以忍为先、要学会宽容、学会礼让……”听了父亲的教诲,我深感内疚。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兄弟三人都牢牢记住父亲的教诲,从没因为琐事和同学、同事及邻居闹过别扭。
对长辈,我的父亲是孝顺的。父亲同辈有兄弟三人,大叔(侯兆亮)、小叔(侯兆星),祖父侯丕臣早年因病去逝,身为长子的父亲便挑起照顾、帮助祖母持家的重任。在明水粘土矿工作的父亲,当听说在家的母亲身患气管炎卧床不起,全家七口人难以维持生计之时,毅然放弃城市生活回家务农。父亲生前与我提及此事,曾无不感慨地说:当时他的愿望就是能给祖母减轻一下负担,身体尽快恢复好,让叔叔们能和其他孩子一样上学读书,全家人能和其他庄户人家一样生活着,他就心安理得了。
对乡邻,我的父亲是仁爱的。父亲19岁参加工作,回乡后历任村生产队队长、革委会副主任、副大队长等职。不管是在故乡黄河还是在异乡辛寨,父亲总是把老百姓的事放在第一位,几十年来受过他援助的人不计其数,而我们家依旧平平淡淡,有时我们对父亲也不理解,他总是宽慰我们说:“咱们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记着人活着只要草屋不漏、布衣长穿,平平安安的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父亲在村里算是个能人,邻居们有点大事小事总爱找他商量,相互之间有点矛盾也爱找他评个理长理短的,有时为了调解一个家庭纠纷,连饭都顾不上吃。父亲爱交朋友,十里八乡的都有他的朋友,但是绝对不是酒肉朋友。父亲爱喝酒,酒喝多了总爱笑,几粒花生米,一碟小咸菜就是他下酒的好菜,我们兄弟三人总爱在父亲喝酒的时候,围着他转来转去,一边分散他的注意力,一边偷他的花生米吃,有时父亲看见了他从不生气还高兴的与我们玩老虎、杠子、鸡游戏。父亲笑着说这样吧,如果我输了,我喝一杯酒吃上一口菜,若你们谁输了谁就喝杯水、吃一粒花生米。每次只要看见父亲笑的时间长了,我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父亲对工作比较执着,任生产队队长时我记得他每天早晨三点钟起床到村中,一颗大槐树下敲钟集合劳力。两个小时内敲五六次,然后对没有起床的劳力再挨家挨户喊,等集合起来他就安排任务,分配劳力下地干活,他始终坚持参加劳动,出满勤、干满点、苦活、累活带头干,年复一年都是如此,当时在社会上流传着“干到大年二十九,吃了饺子再下手的传说,后来听我父亲说这个口号是人民公社在”农业学大寨动员大会上提出来的。
父亲平时不爱张扬,但骨子里透着一股子硬气,有一次我放学回家,母亲哭着往东跑,街坊们对我说,你父亲喝酒喝多了,哭着要和张士安去跳大井(张士安系张家村时任民兵连长,已故)。我急忙赶着母亲往大井方向跑,心想我父亲喝酒,一般是喝多了应该笑啊,这次怎么能哭呢?和母亲、街坊们跑到大井旁边看到父亲那个激动的样子,正在与张士安高喊“大井有水了,我们成功了“,后来听时任村支部书记张礼先(已故)讲,那年全国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公社党委确定我们村打一眼大井(直径30米,深度15米左右),村成立了指挥部,我父亲任指挥,大井离村约2公里左右,在村东南方向,父亲带领三个生产队几十个劳力,按照设计要求,精心组织、安排工期,白天大干、晚上夜战,一日三餐都在工地上,奋战100余天终于完成了任务,父亲累的嗓子喊哑了,经常腰痛,后经医院诊断,患有慢性肾炎病。父亲因工作突出得到了上级的表彰,并光荣加入了党组织。入党是我父亲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父亲一生光明磊落、胸怀坦荡、两袖清风、勤勉简朴、待人真诚、为人正派、工作朴实、德高望重。他对社会、对家庭的付出远远大于他对社会的索取,他是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毕生精力,阐释了一个普通农民、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只讲奉献,不吐索取的高贵品质实属不易。回忆着父亲与人为善的往事、祈祷着父亲在那边好好休息,我道一声父亲——儿的心永远爱你。
作者:西山
2012年7月9日
本帖最后由 蜿蜒虫 于 2012-7-31 17:05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