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峪位于山东省章丘市,是一座环境优美,建筑古拙的村落,在山东省诸多有名的古村落中,朱家峪凭借丰厚的文化底蕴,独树一帜,被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也被誉为“山东第一古村落”。
朱家峪的得名与朱元璋家族有关。在历史上,它曾经被称为“城角峪”、“富山峪”,明朝洪武年间,朱氏家族先祖朱梁盛从枣强迁到这里定居,因为朱良盛与皇族朱元璋同宗,是一个国姓,因此村子改名朱家峪。相传最初朱良盛只是居住在村边的一个山洞之中,后来人丁竟然逐渐兴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500多人的村落。这段历史距离今天已经有600多年,但朱家峪直到现在依旧保留着600年前的建筑格局,村子里一派古风,引人遐想。
朱家峪最负盛名之处,除了它美丽的风景之外,还有它对教育的重视。这是一处充满墨渍香味的村落,它处处都体现出了古人对知识和教育的重视。
一座私塾——一门三进士 至今,在朱家峪还能看到一座完整的私塾,它是一个紧凑的四合院,左边是书房,右边是厨房,在主人的居室对面,是一座两层的藏书阁。这座私塾的主人叫朱逢寅,在他的弟子之中,出现了两个有名的举人,为此光绪皇帝亲自题了“明经进士”的匾额。
朱逢寅天资聪慧,勤奋好读,先中了秀才,又考上了廪生、贡生,在方圆百里很有名望。光绪年间,他被钦点为明经进士,并任职候选训导。中年之后,朱逢寅告老还乡,在朱家峪开设了私塾,弟子遍及天下。在他的得意门生中有翰林院编修主持刘元亮和奉天总兵刘仲度,两名学生,一文一武,也使得朱逢寅的名声震动天下。
一座学堂——谁说女子不如男 19世纪中叶,随着我国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朱家峪也不可能在天朝上国的旧梦中安度年华,它也卷入到了兴学救国的时代潮流之中。
当历史走进20世纪初,朱家峪开始出现了新式教育。1932年,村子里的开明之士朱连拔、朱连弟创办了朱家峪女子学校,这在整个中国农村都是一座比较早的的女子学堂,女子学校只设了一个班,学生二十几人,由女教师孙吉祥授课。古老的朱家峪村,走出了章丘女子教育的第一步,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一座小学——山阴小学 在女子学校的基础上,朱家峪开办了一所小学——山阴小学,校门是仿照当时的黄埔军校校门而建,地处胡山东麓圣水泉旁,占地36亩。除了这所小学之外,清末到民国年间,朱家峪私塾也星罗棋布,有17座之多。
如今,当年的山阴小学已经成为了朱家峪民俗文化展览馆。这里的青砖灰瓦依旧,古朴而庄重,在展厅里,既有独轮车等过去的农业生产生活工具,也有织土布等现场表演,还有一个房间专门用于模拟当年的私塾,里面摆有8张桌子,上面摆有“文房四宝”,还有过去学生们穿着的长袍马褂
一座祠堂——朱家峪的书卷气 朱家峪村中有一座祠堂,位于村北东侧,它是朱氏家族重视文化的传统所在。这座祠堂建于清朝光绪八年。分里外两个院子,里面是建筑古雅而壮观的祠堂,堂前曾经有四棵大树,现在只剩下一棵高大的桧树。
朱家峪的书卷气充盈而饱满,文脉在传承中转变为内在的气度,就连山水风物都透着文雅。在朱家峪,礼门被称为文昌,楼被称为魁星,山被称为文峰、笔架,这份名字里的天机,透露出朱家峪尊师重教的态度。
自然景观 从朱家峪新村穿过古村的门洞,一路上风景不断,就如走进了一幅历史的画卷。朱家峪现存大小古建筑近200处,还有99座石桥,66处泉眼,自然景观100多处。它代表着我国北方山区典型的村落建筑,凝聚着我国北方农村一缕乡愁。
古朴的风景和建筑也出现在无数影视剧作品之中,《红嫂》、《星星之火》、《法官老张》、《靠山》、《南下》、《永远是春天》、《黑白往事》、《娘》等影视作品中都有朱家峪的身影。电视剧《闯关东》中,主人公朱开山曾说过“俺是章丘朱家峪的”让无数观众牢牢记住了剧中人物朱开山的祖居朱家峪。
康熙立交桥 村子里有一座建于康熙九年的立交桥,距今已经有三百多年。它是我国古代农民智慧的结晶,桥拱的石头间不见一点灰泥,而是严丝合缝的咬合在一起,这个立交桥桥上可以让人畜行走,桥下的涵洞可以用来泄洪,桥身是用小型的青色石头砌成,宽敞的泄洪道与整个村落的街道排水系统完美又严谨地连接在一起。如今这座桥依然没有损坏,被专家称赞为 “现代立交桥的雏形”。
文昌阁 文昌阁建于清代道光年间,距今140多年,它本名危阁连云,上面是楼阁,下边是阁洞,古雅而庄严,全部是用大青方石筑成,虽历尽沧桑,却坚不可摧。文昌阁是江南人朱霞设计而成,据说这个人对风水十分了解,他设计这座阁楼,可以荫庇后人在学业上有大收成。
圣水灵泉 这是朱家峪村落中的一处泉源,它建于清康熙六十年,曾经泉水奔流,草木繁盛。在井口的地方刻有碑志,是朱士豸撰写的。如今这处灵泉已被列入济南市郊风景区名泉之列。
文峰独秀 朱家峪紧邻文峰山,这座山外形独特,它拔地而起,形如金字塔一般,而山上处处塔柏,郁郁葱葱。山下有泉水奔涌,水质很好,泉边老人多长寿,因此得名“长寿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