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找回密码
 注册

扫码登录更安全

手机验证码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章丘直聘五周年
查看: 12435|回复: 1

走遍章丘 | 愚公移山创造奇迹的黑峪村

[复制链接]
阅读字号:
发表于 2019-3-23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url][ur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NTQyODM2Ng==&mid=2247484631&idx=1&sn=2d72fbdcfb2ef578cd1d64a5ecce8050&scene=21#wechat_redirect]




黑峪村位于章丘区文祖街道驻地南7公里,距离明水城区约15公里。坐落在锦屏山南麓的一条狭长的山谷之中。




据《章丘市地名志》记载:明万历初年(约1580),李氏七世祖李九思由章丘城里西北隅迁居锦屏山南麓,因峪深林密,落日早,取名“黑峪”。




自黑峪村的东头进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圆形池塘,就像一面明亮的镜子镶嵌在村头。水面平静,水色碧绿,小鱼在塘内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微风吹来,平静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据塘边的石碑记载,此塘水深15尺,周长200余步,容水量达一万余方,是文祖各村中最大的水塘,几十年之前修建,因底渗帮漏,几近废弃,2007年章丘市国土资源局出资进行了彻底整修,铺设了管道,引垛庄水库之水注入塘中,既解决了农田的灌溉问题,又成为村头一处美丽的景致。




据村里的老人讲,此处池塘的位置原来是一个20多户人家的小村子,名叫黑峪口,大概是因为地处整条山峪的出口而得名吧。民国二十四年(1935)农历七月初一,一场骤然而至的山洪将全村20多户人家全部冲走,洪灾过后,幸存的村人搬到黑峪村居住,从此黑峪口村彻底消失。因这次洪灾危害巨大,被载入了《章丘县志》。




除了村东头这个圆形池塘,村内还有两个较大的池塘。一个位于村子的最西头,呈方形,长宽约20米,容量约3000立方。






村干部介绍,这个池塘修建于1964年。修建池塘时栽种的小槐树如今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巍然挺立在村头池边,默默地见证者小村的发展变迁。




池塘的北边是一个巨大的石灰窑,如今早已废弃,窑顶变成了村民的养鸡场。




另一个池塘位于村中靠西路南的山崖下,为不规则的长方形,长约50米,宽约20米,容量约7000立方。





提起这个池塘,70来岁的村干部李大叔深有感情地介绍说,这个池塘是村里的老支书李金伦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带领村里的团员青年和群众利用冬季农闲时间出义务工修建的。当时20来岁的李大叔就积极参加了这些劳动,挖池塘,抬石头,不怕苦,不怕累,无私地为村集体奉献力量。




提起老支书李金伦带领社员群众自力更生、兴修水利所创造的奇迹,村里人无不交口称赞。




李金伦1948年参加解放军,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1956年退伍后,历任大寨乡副乡长、大寨人民公社副社长、大寨村党支部书记、黑峪村民兵连长等职务,1965年起担任黑峪村党支部书记。虽然在文革中被打成“走资派”,但在被批斗完之后就带领社员推小车、抡锹镐,抬石头、挑石灰,修水渠、建方塘,创造了一个个的人间奇迹。







修建的长200余米的渡槽,将西山上的水引到东坡,灌溉了数百亩良田。如今渡槽仍巍然屹立,这是黑峪村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一座丰碑。








改河造地工程,修建暗渠2200米,被称为“胜天洞”。往日山洪肆虐的河滩变成了平整的良田。共动用土石方13200立方米,河滩造地160亩,动用土方10.7万立方米。

















因挖土造地,河滩两侧形成了独特的土崖地貌。









修建的800平方米的石头楼,是文祖镇的第一座楼。如今仍然是村两委的办公室和为民服务的中心。






修建的大礼堂位于村子中部,如今仍然完好,用作村里的仓库。




这一个个巨大的工程,在当年毫无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全靠一双手一双脚,肩膀挑,小车推,创造出了这一个个令人震撼的人间奇迹。李金伦带领黑峪人创造的奋斗业绩得到了全县干部群众的认可,李金伦被选为中共章丘县第三届县委委员,1977年12月被选为山东省第五届人大代表。




在石头楼的东边不远是村里的幼儿园。








在幼儿园的墙外有几块石碑,分别是道光二十五年的重修李氏祖茔碑,同治七年的黑峪李氏谱系碑、李氏封山四至碑和保护莹地告示碑。这些石碑记录和见证了李氏家族在黑峪村繁衍生息的历史。










在村子中部路北有一个古老的石圈门——太平阁,是古代黑峪村人守护村庄安全的门户。




在太平阁的北墙上,镶嵌着一方咸丰十一年重修太平阁的碑记。






太平阁正门朝东,门内的老街老巷和民居因近年来的翻建,已看不出古时的模样,仅存的几处青砖老宅,古朴的门楼上雕刻的忠厚传家、诗书继世的祖训,还昭示着山村的源远流长。























黑峪村所处的这条山谷,幽深而狭长,据说有八里路的长度,名叫长沟子。在长沟子的尽头山坡上,有两个天然的岩洞,一个深约百米,一个深约40余米。据说在深约百米的岩洞内,省考古专家发现了距今约一万五千多年前的草木灰和鬣狗骨头化石,判断该洞为早期人类居住的地方,被称为“猿人洞”。如今在山谷的尽头建起了养猪场,为防止瘟疫传播禁止外人入内,想要参观猿人洞的话还不大容易。













如今的黑峪村,一条宽阔的东西长街贯穿全村,一幢幢红砖瓦房错落有致的分布在长街两侧。
















勤劳朴实的黑峪村人在这里安居乐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者更加幸福的生活。

(作者:王振峰)







发表于 2019-3-25 22:0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好,1,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服务时间:9:00-17:00

我的网址|帮助中心|免责声明|隐私政策|用户协议|举报投诉|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电子执照|论坛微信|删帖申请|章丘人论坛 ( 豫ICP备17038206号-2 ) 劰载中...|网站地图
劰载中...|网站地图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我们一直在努力 zq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