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找回密码
 注册

扫码登录更安全

手机验证码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Ƹ
ȫ
查看: 5857|回复: 2

相公街道行政村村名来历

[复制链接]
阅读字号:
发表于 2020-5-27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相公庄街道的建置和境域


明清属东锦乡。1945年9月,属章丘县新建黉山区。1950年9月,更名为相公庄区。1958年3月,撤区并乡,改建为县辖相公庄乡;9月,改建为相公庄人民公社;12月,并入明水人民公社。1984年2月,改为相公庄区。1985年9月,撤区设镇。1986年,辖57个行政村。2005年,辖57个行政村。2015年9月撤镇设街道办事处。驻地相公庄村。
地处章丘区中部,西临绣惠,东接邹平县,南与城区明水毗连,北与刁镇为邻。北距济青高速公路章丘入口10公里,南距济青公路、胶济铁路分别为4公里、5公里,西距济南国际机场25公里,连接市内明水和济青高速公路的102省道从境内通过。境内长白山雄踞东北,源自百脉泉的绣江河流经境内,素有“名相故里,铁匠之乡”美誉。全镇总面积86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平原各约占三分之一。东北部为山区,有东岭山、长白山等8座山峰,中部丘陵,南部平原。水资源年均可利用量0.2亿立方米。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杜伏威、唐代开国名相房玄龄、元代正副宰相张友谅、张斯立、文学家张养浩、史学家张起岩皆籍属该街道。境内矿产资源丰富,镇内长白山区岩浆活动频繁,盛产“济南青”“墨玉”等花岗石磨光建筑产品和玄武岩石子等铁路、公路建材,可采储量0.36亿立方米。





行政村村名由来




桑  园

明初,翟五、刘海姑表兄弟二人从山西迁来建村。因此地当时有一片桑林,故定村名桑园。




相公庄(相一、相二、相三、相四、相五、相六、相七)

元代以前名崖镇。相公庄之名,缘于张养浩于元代天历二年(1329年),在朝廷七聘之后,扶病而起拜陕西行台中丞(相当于副宰相),古代拜相的例皆封公(张养浩后封滨国公),世俗称之为相公。村人本“高山仰止”之义,改崖镇为张相公庄。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姓由太原府洪洞县西关迁来张相公庄定居。后沿革为相公庄,辖7个村委会。




睦  里

据村南立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的关帝庙碑记载:“本村原名木柳庄。清乾隆年间(1736~1795)相公庄王姓迁入。取和睦乡里之义,改村名为睦里庄。”




赵  家

明代,此处是赵阁老的废花园,后发展成村。赵姓由新泰迁来定居,取名赵家庄




寨  子

原名高医官庄。明末,高姓多出少亡,遂改名马寨子。清初,张、杨、李等姓相继迁入,此时高姓已势微,张氏家族兴起,因张姓系由绣惠城南寨子迁来,改村名为小寨子。后沿革为寨子。




七郎院

该村最早是一所庙宇——智觉寺院。常姓农户有七个儿子人称七郎,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逃荒至此,傍院建村,于是以七郎加智觉寺院取村名七郎院。




李家亭

该村原是明代词曲大家“嘉靖八子”之一李开先的花园,园内亭、台、池、沼,极一时之盛。他官至太常寺少卿,嘉靖二十年(1541年)辞官归里,常来此消暑。后世子孙在此建村定居,取村名李家亭。




辛  家

该村曾名辛张庄。后沿革为辛家庄。




韩  家

据关帝庙碑载:“明初,许姓从枣强迁来建村,取名许家庄。”后来韩姓从绣惠山头店迁来。“七七事变”前改村名韩家河洼。新中国成立后,沿革为韩家庄。




季  家

唐代,季姓建村,以姓氏命名。




郝  庄(郝一、郝二)

明初郝姓建村,名郝家沟,后沿革为郝庄。




王  庄

明代以前即有王姓定居于此,故称王家庄。据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关帝庙碑载:“章丘城东官五里东锦乡王家庄。”后有孙、李等姓从太原府洪洞县迁来,村名沿革为王庄。当地群众讹称为“娃”庄。




李三官

该材原名翟家庄。明初被大火烧毁,只剩下三户姓李的,遂改名李三官村。另据村人张永芳抄录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十月一日立的碑文载:“元末遭兵燹,翟家庄被烧光。村民李三大难不死,逃出山东。为官后返乡重建家园,改村名为李三官庄。




窦家辛

据《窦氏家谱》载:“窦栋、窦干于洪武二年(1369年)由山西洪洞县迁居今刁镇夏侯庄。后从夏侯庄迁此建村,以姓氏命名窦家辛庄。”





梭  庄

据清康熙《章丘县志·艺文》载:“《游梭山园记》云:‘去邑十里而近,有梭山焉,山形如梭,民依山成村曰梭庄’。”




姜家套

明初、姜、张、李、任、孙姓从枣强迁来建了李家牌、麟凤村、姜家套三个小村。后人口日繁,三村连成一片,定村名姜李套,。又因地处长白山的山套中,乃统名姜家套。




孙  家

据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孙氏族谱》载:“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孙昌能从枣强迁来定居于王家庄东,名孙庄。传七世,至万历七年(1579年),孙氏七代孙孙杨、孙柳来长白山下文峪庵南立村,以姓氏取名孙家庄。”至今已传24世。




大魏李

明代以前叫大张庄。明初,只剩下了魏、李两家,改名为魏李庄,清初、因附近建一村名小魏李庄,改村名为大魏李庄。




小魏李

明代村名小张庄。清初、李姓从绣惠茂李庄迁来定居,因靠近大魏李庄,遂改名小魏李庄。




齐  家

据碑文载:“明末,齐姓建村。”以姓氏命名。齐姓无后,村名沿用至今。




凤  林

据《张氏族谱》载:“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张从花茧坞(腰庄)迁来建村。村人以打绳经为业,村址又恰处峪口,取村名绳峪。”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村名凤林庄。




罗  家

据《罗家族谱》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罗姓迁居花山右侧。清初迁此建村。”以姓氏命名罗家庄。




时  家

据《时氏族谱》载:“明末,时英通的三个儿子从刁镇时家庄逃荒来此,后逐渐发展成村,仍用原村名时家庄,以示不忘本。




丁  家

明洪武二年(1369年),丁姓从洪洞县迁来建村,以姓氏命名。




顶  庄

明初建村,因该村在长白山下诸村庄的顶部,故名顶庄。




腰  庄

元末,韩姓由苏州迁居山头店。后迁此,取名花茧坞。附近一尼庵,有庙田数面,韩姓为占庙田,将主持赶走。主持一怒改村名为“妖庄”。村人因本庄上有山,前有河,名山河庄。后山顶又建一村,取名顶庄。该村位于山腰,改为腰庄。




黉山前

明初,该村建在黉山前面,故名黉山前。




马  家

据碑记载:该村在明代前叫义和庄。”后来马姓成为大族,改名马家庄。




河  滩

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年),陈姓迁来在三面环山的河滩建村,名陈家河滩。后沿革为河滩。




大  康

元末康姓兄弟迁来各建一村,该村系老大所建,名大康庄。




靖  家

据《靖氏家谱》载:“明初,靖氏兄弟从山西洪洞县老鸹窝村迁来建村。以姓氏命名。




十九郎

传说:古时,该村一人生了十八个儿子,又招了一个上门女婿,共十九子,故名十九郎庄。




颜  家

明初,齐姓迁此建村,名齐家寨。后颜、张、袁、石等姓相继迁入。因村在鸣羊山西侧,改名为鸣羊山庄。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建复圣庙(孔子大弟子颜渊庙),更名为颜家庄。




道  流

该村原名柏家庄,村址在庄西。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山洪暴发,将村庄冲毁。为避洪水,移至庄东高地另建新村,重新命村名道流庄。




鞠  家

该村原是道流庄郑姓的佃户村,鞠姓最早定居于此,故名鞠家庄。




周  家

据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周氏族谱》载:“明初周旺从枣强迁来建村。当时村北有大片墓地,石碑上刻有周三公之墓”。又有大槐树一株,故取村名槐墓田庄。”“七七事变”后改村名周家庄,但事变前的地图表村名还是槐墓田庄。




魏  家

明洪武二年(1369年),魏姓由山西迁来建村,以姓氏命名。




小  康

元末,康姓兄弟迁来各建一村,该村为老小所建,故名。




河  庄

据张姓明代墓碑和李姓墓田出土石碑载:“唐初,本村只胡姓一户,称胡家庄。后郭、艾两姓迁入,改名三合庄。明初,张、王、李、郑四姓由枣强迁来,定居于小河两岸,又改村名为河庄。”




牛推官庄(牛推一、牛推二)

据墓碑载:“牛德刚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枣强迁来建村。”因家族出过一个推官,故名牛推官庄。




袁  庄

据清嘉庆八年(1803年)《重修袁家祠堂》碑载:“明代,袁凤其从刁镇张官庄迁此立村。”以姓氏命名。




李  家

据《李氏族谱》:“明洪武二年(1369年),李姓由洪洞县迁来建村。”以姓氏命名。另据清代碑载:“该村原名埠李村(含义不祥)。”后改为李家庄。




房  庄

该村是一个古老的村庄,上溯可达隋唐。村南小路旁,旧有石碑(1958年尚存)载:“吾房庄传为唐贤相房玄龄故居……”房姓世居该村,后犯抄家之罪,改“房”为“庞”,迁居七郎院。




南  王

据明洪武二年(1369年),《南氏族谱》载:“南姓先居此地,人丁不旺,明初,王世良从洪洞迁来定居,取名大兴王庄。”后来合南王二姓,改村名南王庄。




曹  孟

据曹、孟二姓家谱记载:“明末,曹、孟二姓,分别由直隶山西迁来,以姓氏命名曹孟庄。




蔡  庄

该村地势中间隆起,四角有水湾、宛如龟形。龟在古代与麟、龙、鹤合成“四灵”,又是长寿的象征,祝寿辞“龟鹤遐龄”即源于此。因此以地理特征取名龟庄。后因庄名叫“龟”不雅,以字书中龟有蔡的解释。遂改为比较含蓄的蔡字为庄名。




皋东、皋西

该村很古老,远在金代,刘姓已是名门巨族,元代名臣刘敏中即该村人。“皋”字,据字书解为水边高地。村西2公里的绣江河畔一村称西皋村;该村傍漯河而建,位在其东,故名东皋庄。新中国成立后,为便于生产管理,以漯河为界,分为二村;河东称东皋庄东村,河西称东皋庄西村。




巡  检

据永乐年间(1403~1424年)庙碑载:“明代,曾在该村设巡检司。”天启年间(1621~1627年)叫巡官庄。后沿革成巡检庄。


发表于 2020-5-27 14: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也是好史料,拜读,拜读
发表于 2020-6-1 22: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服务时间:9:00-17:00

帮助中心|免责声明|隐私政策|用户协议|举报投诉|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移动客户端|电子执照|论坛微信|删帖申请|章丘人论坛 ( 豫ICP备17038206号-2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我们一直在努力 zq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