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枣园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围绕乡村振兴总体目标,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深入开展探索实践,各试点村呈现出资源要素激活、增收渠道增加、产业发展提速的良好态势。为全面展现试点村工作推进,总结推广“三变”改革经验,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为“三变”改革全面铺开储势蓄能,即日起,推出“‘三变’改革谋振兴,沃野展开新画卷”主题栏目。
今年以来,枣园街道洛庄村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深入挖掘洛庄汉墓汉文化底蕴和本地特色农业资源,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依托置业股份合作社,盘活村内闲置土地资源,打通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党建引领,因地制宜谋发展
历史文化名村洛庄村,因2000年度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洛庄汉墓而远近闻名,村东侧绣源河贯通南北,下游是湖光山色的朱各务水库,西侧是著名的洛庄汉墓,现建有汉王陵遗址公园、博物馆,被誉为“汉韵名村,陌上瑰宝”,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
(以洛庄汉墓出土文物“马形镳”和马车纹饰“云气纹”为基础创作建设的茹古涵今广场)
“我们村最大的资源就是汉文化资源。”洛庄村总支书记马宗家介绍说,被确定为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以后,该村围绕乡村振兴目标,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多次召开两委会议,咨询文旅专家,立足资源禀赋,积极谋划发展,并最终确定了“文农商旅”产业融合发展方向。“借助‘三变’改革,进一步整合盘活本地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现有产业资源,通过打造融文化产业、现代农业、农事体验和商业服务于一体的项目体系,不断打开增收渠道,实现创新发展!”
“三变”破题,盘活资源增收入
有了发展目标,如何有效盘活村内丰富的文化和农业产业资源,让资源变成有吸引力的资产成为摆在发展面前的第一道“门槛”。在枣园街道“三变”改革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洛庄村对本村的闲置资产资源进行了全面梳理,并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村西的闲置建设用地上。
据介绍,这是洛庄村原来拆违拆临清出的集体用地,通过置业股份合作社流转土地20余亩,与济南众佳建筑安装有限公司合作,规划建设汉文化城项目,进一步挖掘、融合洛庄汉墓汉文化元素,打造集文化展示、餐饮服务和旅游住宿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中心。项目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建成后将以租赁的方式交由企业运营,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增加30万元收入。
(汉文化城项目效果图和施工现场,枣园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现场督导)
除此之外,洛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并整合村内土地资源,对外承包,建设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由山东田立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技术和销售服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规模经营带动本地果蔬产业发展,并逐渐成为该村主导产业。
统筹谋划,融合发展绘蓝图
在枣园街道近期举办的党史学习教育暨新任村(社区)“两委”干部培训班上,党工委书记郑玉超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各村制定村庄五年发展规划。“三变”改革正是洛庄村五年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size=0.36] 依托土地股份合作社,完善基础配套,计划流转汉文化城周边土地,建设娱乐广场、古玩市场,通过古玩交易、文化创意、旅游购物,发展商贸业。此外,还计划流转土地100余亩,筹措资金建设农业科普教育基地,针对青少年儿童开展农耕文化展示、农业作物认知、植物种植体验等活动,以丰富的活动形式和产品元素吸引游客,增加人气。
下一步,洛庄村将继续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坚持文化为底、农业为基、文旅发力,进一步盘活资产资源,厚植文化底蕴,壮大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实现集体、村民双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