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电动车进入电梯,请立即退出,谢谢合作。”在章丘碧桂园、古月山等社区的高层住宅电梯里,每每进入电动自行车,就会响起这样的警报声,电梯也会同步停运,杜绝了电动车进梯上楼带来的消防安全隐患。这正是目前章丘“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在高层住宅区力推的“黑科技”——电动车禁入电梯智慧管控装置发挥了作用。
近年来,随着电动车销量和社会保有量持续上升,电动自行车起火爆炸事故也呈现多发态势,对高层住宅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今年以来,多起电动车电梯内起火事故造成多人伤亡,电动车上楼已成为一大公害,一旦发生事故,满楼受损,后果不堪设想。禁止电动车上楼成为一大趋势。 然而,如何找到行之有效的“禁止措施”却成了一直困扰有关单位的“老大难”。在业主群下通知,在电动车上贴温馨提示,组织巡查清运,实验再现电动车起火现场,切断楼道内的电源……各种手段频出,却依然收效甚微、屡禁不止,逐渐演化成一场“拉锯战”。
章丘区委书记马保岭一直强调,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要灵活运用“智慧+”这双手,发挥高新技术手段作用,解决困扰社会治理的“老大难”,使技术“最大可变量”变为促进社会治理的“最大递增量”。去年10月份,章丘重启网格化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工作,首批选取碧桂园社区、三涧溪村、古月山社区、绣阳社区、凤鸣山社区、查旧社区、绣源南城社区等7社区(村居),开展智慧社区(村居)建设,打造集“智慧党建、智慧安防、智慧产业、智慧治理、智慧民生等”于一体的基层社区(村居)治理服务体系,用智慧化手段解决传统社区(村居)治理服务中的难点痛点。“禁止电动车上楼”更是作为重点解决对象被列入计划。 以碧桂园社区为例,在与社区、物业等相关职能单位充分研讨协商后,章丘为该小区58部高层住宅电梯分批安装了电动车禁入电梯智慧管控装置。电梯安装该装置后,一旦发现有电动车进入,电梯内就会响起提示音和警报灯,同时,电梯门会保持开门状态,暂停正常运行,直到电动自行车下电梯为止。据了解,目前该设备电动车识别率已接近100%。 然而,电动车上楼问题是解决了,随之而来的停车、充电问题又摆上台面。 电动自行车上不了楼,往哪里停放?又如何充电呢?社区现有的车棚、充电桩数量很少,肯定满足不了居民需求。在智能梯控装置的安装过程中,这些后续问题立马成了社区居民热议的焦点。利用章丘为居民群众专属打造的“社邻里、慧生活”智慧应用,社区居民纷纷在“问题反馈”和“民主议事厅”两个模块提出诉求、发表意见,与社区、物业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共商解决办法。经过几轮线上线下磋商,社区、物业、居民达成一致意见,在小区公共道路旁增设带有充电功能的自行车棚,满足居民停车、充电需求。商议出结果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和物业公司立即行动,积极协调一家民营企业为社区居民建设便民智能充电桩300余个、车棚5个,后续还将根据居民需要继续增加充电桩和车棚数量,确保居民停车、充电“不犯难”。
解决了后顾之忧,对于“电动车不上楼”这件事居民已经慢慢从以前的不习惯变成了现在的接受支持,自觉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车棚内,目前,该社区的电动车上楼事件发生率已几乎为零。 章丘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分管智慧社区建设的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在章丘智慧社区建设中,我们一直把智慧安防作为重点建设内容不断推进完善。智能梯控系统的安装、智能充电桩和车棚的配置,让我们通过智慧化手段成功解决了电动车上楼这一社区治理难题,消除了因电动车进梯上楼带来的消防安全隐患,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据了解,该系统已在章丘7个智慧社区建设项目中广泛推广,截止目前,已有4个社区全部安装完毕,配套的车棚、智能充电桩也在积极协调施工,另外3个社区正与供应商深入洽谈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