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找回密码
 注册

扫码登录更安全

手机验证码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ȫ
ֱƸ
查看: 1992|回复: 7

[闲谈阔论专题] 不一样的拜年 不一样的故事

[复制链接]
阅读字号: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大年初四的上午,门外忽地传来陌生的声音:“恩娘啊!我来给你拜年啦!”这是什么情况?我们全家人一看,确实始料未及。
说来话长,这个真实的故事还得从七十年代初期讲起。
那是某个春日,天近黄昏,听见急促的“汪汪……汪汪……的”狗叫声,我母亲急忙从家里出来。只见一个黑瘦的女人带着个小男孩站在了大门前,原来是挎着筐子要饭的母子俩。孩子有十一二岁的样子,大大的脑袋,乱糟糟的头发,脚大拇指都从破布鞋里露了出来。孩子娘四十多岁,穿着粗布旧衣,面带愁容,肩上扛着大半袋子要来的成块的干粮。
我母亲见状,正准备转身去屋中拿窝头接济。这时,要饭的女人说话了:“老嫂子,我今天不从你家讨饭,天快黑了,我看你家在庄子边上,你可不可以行行好,容留俺娘俩一个宿吗?就在你家饭屋草堆里将就着住下就行啊!”
我母亲原本就是一个菩萨心肠的人。见不得实在可怜的娘俩,就一口应承下来,赶紧领人进了家门。接下来,借宿无忧的女人又对我母亲说,趁着晚饭前,娘俩再去要上一阵子,明天好回家。说完就消失在了院子外。
夜幕降临后,那娘俩回来了。我母亲特意给他们留了两碗玉米面糊度,那女人对此千恩万谢。
经过询问得知,小男孩叫平子,小孩的爹身患重病,失去了劳动能力。在挣工分吃饭的年代,一家七口人秋后分到的粮食〔百分之九十是地瓜干〕是不够吃的。尤其到了青黄不接的春季。实在没办法,只好领着大儿子出来要饭。讨上几日,就送回家去。
我素来善良的母亲知道了讨饭娘俩的情况后,当即决定:你娘俩以后到咱这周围村子,晚上就来家住下,好歹有个落脚的地儿。就这样,要饭的娘俩把我家当成了他们的“根据地”。
在每一个住宿的晚上,我母亲都让娘俩喝碗热乎乎的玉米面糊度暖暖身子。如果发现那些讨来存放在我家的碎块窝头发霉了,我母亲就烧上火,在饭屋大锅上给馏一馏,好让娘俩放心,不至于把长着白毛的干粮送给家人去吃。
在那些岁月,我母亲年年春季都收留这要饭的娘俩,从未嫌弃过他们。我母亲常常叹息:这家人难啊!但凡有一点办法,谁愿意走出这么远的路,要饭讨食来养活家人。在那些贫困的日子里,乐善好施的母亲给予了要饭娘俩无欲无求的关爱和照顾!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那要饭的娘俩不见了踪影。我母亲时常念叨:那娘俩一家的生活不知道咋样啦?我安慰母亲说:现在搞改革开放了,土地承包单干了。那娘俩的一家人会过上温饱日子的。不会再要饭了,你放心吧!我母亲听后喃喃自语:那就好!那就好!
时间一晃到了八十年代后期,一个大年初四,吃过早饭不久,突然一声“恩娘啊!我来看你啦!我给你拜年来啦!”这粗音大嗓从天井里传进全家人的耳朵。我们赶紧走出屋外看什么情形?我的母亲更是惊住了:一个敦敦实实的小青年站在了面前。年轻人激动的说,他是当年要饭的平子,是他娘打发平子来拜年的。说完,平子跪在地上,给我的母亲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


进屋叙旧,平子一五一十的把他家里的状况说了一遍。分田单干自己种地,有粮食吃了。几个小兄弟也长大了,都下山外出打工去了。只有平子留下来照顾年迈的双亲。平子娘是个感恩的人。对当年的恩情一直记挂在心头,眼看日子好过一些了,这才大年下里,打发平子来看望我心善肠热的母亲。平子娘还嘱咐平子的弟兄们一辈子都不能忘记曾经照料过他们的恩人啊!
于是,平子牢记嘱托下山探望恩娘。这一探一拜,不知不觉就三十来年了。在这三十多个年头的每个正月初四,平子总是一大早就背上东西,徒步行走二十多里山路,风雪无阻的必到我家,来给我的母亲拜年。这从未间断过的举动,以至于被街坊邻居误以为平子是我母亲从大山里认得的干儿子呢?只要见着了就对我母亲夸吧着:你干儿子又来看你啦!真不孬啊!
我母亲常跟我们说:要记着一句话,没有的时节帮人一口,强起有的时节帮人一斗。咱们老百姓,哪个出门都不容易。遇上能帮点的就帮点。这不,平子家过上安稳日子了,我就不牵挂了。人家还知道感恩了,这不挺好的蛮。别说行好没有好啊!
又是一年春节到。2014年的大年初四,已经五十多岁的平子又准时来到我家。一如既往的还是那句充满感激的话:“恩娘啊!我又看你来啦!你过年好啊!”进的门来的平子没有得到回声,也没有看到我的母亲。正在犹豫发愣之时,我迎了上去,扶着平子的肩膀,轻轻告诉平子:八十二岁高龄的老母亲,在年前的农历十月份〔2013年〕因病故去了。

平子听到恩娘去世的噩耗,不由得悲痛入心,面朝我母亲坟墓的方向,扑通跪下“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并且大哭了一场……从此以后,未再登门来。因为平子的念想没有了,平子再也见不到他一生中遇到的恩娘啦!
时间过得真快,屈指算来,我的母亲已离世十年了。每当我想念心地善良的大慈大爱的母亲的时候,便捧出她的遗照,追忆那些曾经的往事,以寄托对亡母无尽的哀思………………

发表于 2024-2-28 11:3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追忆往事,寄托哀思。
发表于 2024-2-28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人家一看就是眉慈面善的人,好人有好报
发表于 2024-2-28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小时候去我们哪儿要饭的大多数都是黄河两岸的,山里人要饭的少,因为山里种地瓜多,产量也高,山上能吃的东西也多。其实黄河两岸出来要饭的大多数并不是穷,因为我曾经听过两个人凑到一起交流今天要了多少,几乎每人一天就要一袋子,那时候装粮食的袋子一般都要50斤以上,所以要的一袋子也有30斤左右,甚至还要多,那时候交通不方便,大多数是推着车子出来要饭,出来起码半个月,带着被子,找个固定的地方住下,就在周围的村子转,给的好一点、多一点有可能第二天还来,也有的过几天再来,要上几遍都认识他们了再换地方,要的东西都晒干了,然后回家的时候一起带着,回去弄碎了喂猪了,所以给什么都要,要不是听他们交流自己说拿回去喂猪,我们怎么也不会知道的。
发表于 2024-2-28 12:1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人心善,作者写的也很好,很真实,非常感动
发表于 2024-2-28 15:1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走走 发表于 2024-02-28 11:57
记得小时候去我们哪儿要饭的大多数都是黄河两岸的,山里人要饭的少,因为山里种地瓜多,产量也高,山上能吃的东西也多。其实黄河两岸出来要饭的大多数并不是穷,因为我曾经听过两个人凑到一起交流今天要了多少,几乎每人一天就要一袋子,那时候装粮食的袋子一般都要50斤以上,所以要的一袋子也有30斤左右,甚至还要多,那时候交通不方便,大多数是推着车子出来要饭,出来起码半个月,带着被子,找个固定的地方住下,就在周围的村子转,给的好一点、多一点有可能第二天还来,也有的过几天再来,要上几遍都认识他们了再换地方,要的东西都晒干了,然后回家的时候一起带着,回去弄碎了喂猪了,所以给什么都要,要不是听他们交流自己说拿回去喂猪,我们怎么也不会知道的。

你说的这都是后来的了,最早的五:六:七十年代的要饭的是要首先解决自己及家人的温饱。
发表于 2024-2-28 15:3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巴漏河之谷 发表于 2024-2-28 15:10
你说的这都是后来的了,最早的五:六:七十年代的要饭的是要首先解决自己及家人的温饱。

可能是吧,反正他们说要了回去喂猪的。
发表于 2024-2-28 16:3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服务时间:9:00-17:00

帮助中心|免责声明|隐私政策|用户协议|举报投诉|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移动客户端|电子执照|论坛微信|删帖申请|章丘人论坛 ( 豫ICP备17038206号-2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我们一直在努力 zq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