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提个关于教育的问题。到了我们这个年龄,基本上在社会、企业或者家庭都处于中流砥柱的位置了,我们有着承上和启下的责任。我觉得把“启下”做好了,才能更好地进行传承。所以我想问,对于孩子,也包括对企业员工和我自己,怎样去激发自己内心的觉醒力,自主地学习,自律地做事,待人接物有一定的敬畏之心?谢谢。 [答]还是那个道理,叫上行下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要想解决孩子的问题,关键点、人手处不在孩子身上,而在父母身上。就像我们刚才说的,要解决管理的问题,入手处不在员工那里,在管理者这里。父母对于孩子来讲,叫“亲”;领导对于下属来讲,叫“君”;老师对于学生来说,叫“师”。君、亲、师,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三种重要角色。一个人,这一辈子,不知不觉地就扮演了这三种角色,有的说是三重角色合为一体了。 抛开“君”不说,你是孩子的父母,同时,必然就是他的老师。虽然你并没有让他行拜师的仪式,但是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就看在眼里,听到耳里,印到心里,然后他就复制出来,模仿你。我们发现很多孩子说话声音跟父母都是很像的,表情、动作都是很像的。他遇到一些自己没做过的事情、没面对过的场景的时候,往往是瞬间地下意识想起某个时空,他见到爸爸妈妈是怎么反应的,他在不知不觉中模仿着父母。这个力量就强大了! 所以,父母想让孩子具有觉醒力,自身定先是觉醒的;父母想让孩子有敬畏心,自己展现给孩子的一定是随时处在“修己以敬”的那个状态。你让孩子看到,你对你的爸爸妈妈、公公婆婆是敬畏的,孩子自然就跟着你学孝;你对你的哥哥姐姐是恭敬的,孩子就跟着你学悌;你对工作、事业是兢兢业业的,孩子就跟着你学忠诚,学敬业,他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着。这种教育的力量,叫“言传身教”! 想让孩子好好学习,你晚上吃完晚饭,收拾完家务,最好捧起经典,“假装”看一会儿,“假装”是打引号的,必须得真正地读一段,有的可以读出声音来,然后用语音分享到各个群里。你读出来的同时,孩子不也都听到了吗?孩子每天听到妈妈爸爸说的都是这些善的东西、爱的东西,都是这种充满正能量的东西,他不知不觉就学过去了。 小孩子单纯,他的眼睛、耳朵、鼻子,所有这些信息摄入的门户都比大人要灵敏得多!所以,教孩子最好的办法——不要管孩子,要管大人自己! 作为父母,管好自己,修炼好自己!也不用刻意地给他做榜样,只要你是自觉的、自律的,孩子就是自觉自律的;你是积极向上的,他就跟着你积极向上;你是充满正能量的,他就跟着你充满正能量;你敬畏,他就敬畏……所有的东西,他是从你这儿复印过来的。好像有一个谁是原件、谁是复印件的说法——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这个“原件”“复印件”的比喻就是讲的模仿力,他通过眼睛扫描了你的行为,然后就变成他的行为;他通过耳朵听到你的声音,回过头来,就成了他的话语;你所有的东西,回头都变成他的东西。还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奥秘就在这儿! 所以,管孩子其实很容易,只要家长能管好自己,孩子自然跟着走正道。个别时候,比如他有点小自我、小情绪的时候,也不要过于较真儿。适当地引导,告诉他正确的是什么,错误的是什么;沿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前边会有什么在等着他;沿着错误的道路走下去,前边会有什么等着他,就好了。《学记》里讲教育之道的时候,说“道而弗牵”,引导他,不要生拉硬拽,不要拔苗助长;“强而弗抑”,“强”是鼓励他,“弗抑”,不要给他过大的压力;“开而弗达”,“开”是开示,给他讲道理,“弗达”是不要提前把所有的人生感悟都说给他,因为有些还是“鸡汤”,还有毒,留一部分让他自己去思考。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如果你引导他,不生拉硬拽,亲子关系就很和谐,他一般也不会逆反于你。你鼓励他,不给他过多压力,他会觉得自己是可以做得到的,可以成长的;你给他过大的压力,会导致他产生畏惧心理,而过多的挫折会导致他束手束脚;你给他适当地解释一些道理,不把所有的话说完,他自己会去思考。“和易以思”,能做到这一点的话,这个父母就成功了,就真的成了老师,比老师还高明的老师! 本文节选自唐翼明老师《唐翼明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