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89430
- 积分
- 22350
- 声望
-
- 财富
-
- 龙珠
-
- 铜币
-
- 回帖
- 0
- 主题
- 听众
- 收听
- 性别
- 保密
- 年度积分
-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6-7-4
|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卧云铺景区位于山东莱芜茶业口镇境内,因有下法山、中法山、上法山、卧云铺和逯家岭等五个古村落沿齐长城一线分布,又被称为“一线五村”.这里曾为齐鲁古商道,历史积淀深厚,既有2500多历史的齐长城遗址和10余株树龄千年的古官槐,也有明清两代石碑时刻和百年石屋民居;既有高低错落、气势恢宏的元代万亩高山梯田,更有建造在800米悬崖之上的村寨奇观——“崖上人家”。卧铺村北峰峦叠障,东西走向的山脉逶迤连绵。齐长城蜿蜒盘旋,雄居山巅之上长达5公里之多,遗迹随处可见:著名山峰有云摩台、霹雳尖,海拔都在840多米。云摩台下有一山泉喷涌而出,古人叫它东泉。霹雳尖是章丘、莱芜、博山三县市区界限的汇合点,国务院于1998年立的三市区交界碑就镶嵌在峰顶之处。址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齐长城的城堡与关门遗迹尚存。东西各与双堆山、布谷顶两烽火台遥遥相望,是古代烽火传递军情及军事作战要地。山前有一洞名曰霹雳洞,洞口在悬崖峭壁之上,无人攀入。在霹雳尖西侧,有一山峰,古人叫它霹雳仙。至今还流传着霹雳仙与石匠郭的传说。
[color=rgba(0, 0, 0, 0.9)]霹雳尖,海拔853米,山下有一村名为卧铺村。因村庄地势高,常被云雾覆盖,由此得名卧云铺,后简称卧铺。卧铺村民居房舍大都以石头垒砌,颇有特色,而且不少还是两层,走进村里俨然走进一座石头城堡。此村东、北两面与淄博市博山区接壤,西北与章丘市毗连。卧铺村北峰峦叠障,主峰霹雳尖海拔853米。址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阴雨天常与高空雷电相接,故称霹雳尖。霹雳尖是章丘、莱芜、博山三地界线的会合点,峰顶之处立有三界碑。村碑记载:"莱邑城北乡石保地名卧云铺,庄至城北余里,因去年冠者五、六人玩钱赌博,自小从大后不论昼夜窝赌为生,赌者薄地,厚生而薄来分文不让,你强我胜,棍刃齐举,争乎人命事出,合庄老幼恐惧。众人论日至城不定期立一规矩为止,自正月初一日忌段窝,处此以后,无论庄内一文钱不许玩,不遵者再赌,众人闻之,抢局挑窝,通地保禀官究治,发若也可……"清朝光绪年间,全村人赌博玩钱成风,不少家庭妻离子散,倾家荡产,庄内偷窃他人钱粮成风,面对这种情况,村中德高望重的领袖善人闫文智、王振太等几经协商,达成戒赌倡仪律条,曾先后三次到莱邑报请府大人批复,立碑作为村民的属守规约。通过宣传教育和强有力的措施,有效遏制了赌博盗窃之风,村风民风大有好转。为了活跃农村文化生活,避免赌风死灰复燃,在村领袖善人的倡仪下,从章丘县请来教戏的老师,从此村中成立了业余剧团,逢年过节搭台唱戏,有名的"三乱"村,变成了义气村。卧云铺村背倚摩云山、黑山、霹雳尖,三山鼎立,遥相呼应,因地势较高,时常云雾缭绕,故名“卧云铺”。自古一山分齐鲁,这里民淳俗美,人杰地灵,边界连莱芜、章丘、淄博三地,是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
[color=rgba(0, 0, 0, 0.9)]村中数百座石屋院落、石木结构二层建筑保存完整,七口古井与天上北斗七星遥相呼应,原始古老,匠心独特,别具一格,自然乡土气息淋漓尽致;山上有齐长城、烽火台遗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齐长城遗址一风门道关”矗立千年,摩云山梯田群依山而建、宏伟壮观。
[color=rgba(0, 0, 0, 0.9)]逯家岭村勤劳淳朴的村民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因海拔较高,住宅修建在悬崖顶上,被称为“悬崖上的古村落”。村内拥有石房300余套、完整的四合院10余个,皂角树8棵,五百年古槐、千年梯田吸引了大量游客。当地村民有句俗语“冲了泰山顶,冲不了逯家岭”。据《逯氏谱记载》,明永乐末年逯姓迁此建村,因址在岭顶上,故名逯家岭。民居大多就地取材用石头建造,村石房绝大部分修建于明末清初,保留了建村时的风貌。逯家大院位于逯家岭村中央,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1200平方米。其建筑工艺精美、规制严谨,在一线五村古石房中是保存最完整、占地面积最大、规格最高的四合院。立庄时栽有5棵国槐,称为“五兄弟槐”,虽已有五百多年历史依然枝繁叶茂,见证了古村落的历史变迁。
[color=rgba(0, 0, 0, 0.9)]据《逯氏谱记载》,明永乐末年逯姓迁此建村,因址在岭顶上, 故名逯家岭。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石城保·逯家岭。"1940年归章丘办事处所管辖;1941年归回莱芜;同年的5月又属莱芜七区,即雪野区;1942年下半年从西抬头往东又划归淄川县管辖;1946年2月又回归莱芜茶业区;1950年又划为法山乡;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逯家岭村属茶业公社;1984年为茶业办事处花林乡所管;1986年又归 茶业口乡;2001年为茶业口镇管辖。村北与章丘交界处是绵延的齐鲁长城,是战国时期修筑用以 防御敌国侵袭的 战备工事。在文 革期间,城墙掀 去过半,现只有 部分残迹尚存, 此处的战略位置可见一斑。村里流传一风门道口故事,清朝顺治年间,村民运知民结婚近一年,嫌妻子长得丑,并时时尿炕,遂休书一封,把她休了。旧时的封建制度,休出门的闺女难回娘家,她无可奈何去博山另寻夫主,走到博山大岭时她要分娩, 就祈祷说,你要是我的孩子就不要降生,再在娘肚中待10月,孩子真的没有降生。她走到博山大街嫁给了一姓孙的,结果一年后生下了儿子,因儿子长相憨笨,遂取小名叫孙拙箍,学名叫孙将斡。孙将斡聪明好学,后来考中状元,成了宰相。潘家崖村隶属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茶业口镇于莱城北48公里、镇政府驻地100处。东靠逯家岭,北邻中法山,南靠山泉。耕地297亩,现有55户。据《崔氏谱》记载,清乾隆(1736年)崔姓有博山桃花泉村迁次建村,他们是崔元亭、崔元剧兄弟,他们起初靠放养为生,因家贫无力建房,在崖下扎窝棚度日,盼望回老家,曾名盼家崖,后谐音成潘家崖。潘家崖村南,坐落在横贯潘家崖村至逯家岭的一条巍峨的山崖之下,如同坐落在山之巨人的巨膝上。这里山势高峻,绿树葱茏,阳光明丽,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夏天南风清,冬天大山又把凛冽的寒风据之村外,人们沐浴的是暖暖的阳光。
大山养育了潘家崖村人,大山铸成了潘家崖人勤奋、淳朴,坚强不屈的性格。自从他们携带家眷定居此处,就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宁静生活,靠勤劳养家,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和睦共处。
|
-
|